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七宝鞭

七宝鞭

晋书.明帝纪》:“六月,敦(王敦,东晋大臣,他与堂弟王导等在西晋灭亡后,曾拥护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后因司马睿抑制王氏势力,敦举兵叛晋,后病死军中。)将举兵内向(指向朝廷发动政变),帝(晋明帝司马绍)密知之,乃乘巴滇骏马微行(便服潜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有军士疑帝非常人。又敦正昼寝,梦日环其城。惊起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状类外氏,须黄,敦故谓帝云。于是使五骑物色追帝。帝亦驰去,马有遗粪,辄以水灌之。见逆旅卖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后有骑来,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问妪。妪曰:‘去已远矣。’因以鞭示之。五骑传玩,稽留遂久。又见马粪冷,以为信远而止不追。帝仅而获免。”

东晋时王敦叛晋,一次晋明帝司马绍微服乘马偷偷察看王敦军营的情况,被人发觉。恰在这时,王敦白昼梦见白日环绕其城,知是明帝到来,醒来便派人去追赶。明帝为摆脱追敌,把七宝鞭留给店中老妪,追者因传玩稽留耽搁了时间,明帝方得以逃离险境。

后因以“七宝鞭”用为耽搁敌人,侥幸逃脱追捕的典故。

唐.李白《南奔书怀》诗:“顾乏七宝鞭,留连道旁玩。”杜甫《释闷》诗:“失道非关出襄野(见“襄野迷途”),扬鞭忽是过湖城。”后句即暗用此典。


【词语七宝鞭】   汉语词典:七宝鞭

猜你喜欢

  • 圣人窟

    源见“拔才岩穴”。指傅岩。相传为商代傅说版筑之处。傅说被尊为圣人,因有此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水北出虞山,东南径傅岩,历傅说隐室前,俗名之为圣人窟。”【词语圣人窟】   汉语大词典:圣人

  • 红线盗盒

    唐.杨巨源《红线传》载:唐潞州节度使薛嵩家侍女红线,文武全才,技艺高绝。时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意欲吞潞州,薛日夜愁烦,无计可施。红线自告奋勇,夜探魏博。一更出发,五更取田承嗣床头金盒而归。翌日,薛派使者持

  • 耳濡目击

    同“耳濡目染”。明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见“耳濡目染”。【词语耳濡目击】  成语:耳濡目击汉语大词典:耳濡目击

  • 怪哉虫

    《太平广记.卷四七三引〈东方朔传〉》:“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目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相传汉武帝到甘泉宫去游玩,发现驰道上有一种小红虫,头眼耳鼻

  • 晏子一裘

    同“晏子裘”。宋陆游《闲味》诗:“庾郎三韭不妨饱,晏子一裘何恨贫。”【典源】《礼记·檀弓下》:“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

  • 冠豸

    同“冠獬豸”。唐许棠《旅次滑台投献陆御史》诗:“霜台倚冠豸,赖许往来频。”【词语冠豸】   汉语大词典:冠豸

  • 田园松菊

    源见“陶潜三径”。借指隐居避世。唐刘禹锡《酬令狐相公赠别》:“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

  • 蟹有筐

    《礼记.檀弓下》:“蚕则绩而蟹有筐。”唐.孔颖达疏:“蟹背壳似匡,仍谓蟹背作匡。”匡,同筐。蟹的背似筐,蟹在壳中,如盛在筐里。后以“蟹有筐”比喻人有居室。唐.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似鱼甘去

  • 一戎

    同“一戎衣”。唐白居易《策林.议兵》:“故有一戎而业成王霸,一战而祸及危亡。”【词语一戎】   汉语大词典:一戎

  • 张生煮海

    元.李好古《沙门岛张生煮海》杂剧第二折:“张生云:‘小生潮州人氏,因为游学,在此石佛寺借寓。前夜弹琴,有一女子引一侍女来听。此女自言龙氏之女,小字琼莲,到八月中秋日与小生会约于海岸。’”“仙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