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度德,不量力

不度德,不量力

度( ㄉㄨㄛˊ duó ):衡量。 不衡量自己的德行和力量。 表示不自量力。语出《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宋.萧常《续后汉书》卷七上:“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不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清.方苞《辛酉送钟励暇南归序》:“嵇绍仕非其义,而以身殉;刘琨不度德,不量力,动乎险中,以陷其亲,则不值矣。”清.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报贝元征》:“迄乎今日,奄奄一息,自救之不遑,顾不度德,不量力,张脉偾兴,忽起而与能变法之日本战。如泰山压鸡子,如腐肉齿利剑,岂有一幸乎?”


其他度,衡量。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不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左传·隐公十一年》:“~,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多用于衡量自己方面。也作“不量其力”、“不自量”。


【词语不度德,不量力】  成语:不度德,不量力汉语词典:不度德,不量力

猜你喜欢

  • 风尘休障

    源见“庾公尘”。表示对权贵熏人气焰的鄙视。清赵俞《王导》诗:“臣族早知三窟就,风尘休障庾元规。”

  • 离坚合异

    《鲁连子》:“齐辩士田巴,服徂丘,议稷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霸,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离坚白”、“合同异”为先秦两大哲学命题。后以“离坚合异”喻指诡辩。宋王禹偁《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不

  • 辽东帽

    《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载:三国时魏人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从魏文帝黄初至魏明帝青龙年间,几次下诏书,请他出仕,他都辞不赴命。魏明帝下诏书给青州刺使程喜,询问管宁不奉诏出仕的原因,“喜上言:‘

  • 冀野

    源见“马空冀北”。指人才聚积之地。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适当视事之初,愿效孙阳(伯乐之名),相神驹于冀野;窃希雷焕,辨宝锷于丰城。”【词语冀野】   汉语大词典:冀野

  • 骑鹤上扬州

    南朝梁.殷芸《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有人)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后以“骑鹤上扬州”或“扬州鹤”。比喻不可能实现的妄想

  • 罗含吞鸟

    《晋书.罗含传》:“〔罗含字君章〕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起惊说之。朱氏(其母)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后用为文士才思灿然、文词华美之典。唐李瀚《蒙求》:“罗含吞

  • 沙虫

    源见“猿鹤沙虫”。喻战乱死亡之人或因战乱而遭殃的民众。清赵翼《愍忠寺石坛相传唐太宗征高丽回瘗战骨处》诗:“邱貉尸难认,沙虫命总冤。”陶牧《和朴庵见答韵》:“沙虫吾辈归何用?风鹤人间郁不平。”【词语沙虫

  • 田父怖玉

    《尹文子.大道上》:“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复,还,返回,此指将玉放归原处)。’田父虽疑,犹録以归,置于庑下。其

  • 梧桐尾

    源见“焦尾琴”。指良琴。唐无名氏《听琴》诗:“六律铿锵间宫徵,伶伦写入梧桐尾。”【词语梧桐尾】   汉语大词典:梧桐尾

  • 坦床

    同“坦腹东床”。《太平广记》卷二〇二引五代 范资《玉堂闲话.陈琡》:“同院有小计姓武,亦元衡相国之后,盖汾阳之坦床也。”【词语坦床】   汉语大词典: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