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

原指读书不咬文嚼字,而领会要旨。现在指领会不求深刻,只停留在一知半解。陶潜(372-427年),又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出身士族,家道中落。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低微官职。当时正值士族门阀地主把持政权之时,官场黑暗腐败,乃决心归隐。其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其精炼,具有独特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陶渊明年少时,志趣高远脱俗,曾经写了篇《五柳先生传》以明其志。其中说:“这位先生也不知是何许人,姓名字号都不清楚,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故以五柳先生为号。他性情闲静,不爱说话,不追求荣华富贵,喜好读书,读书时领会文章的主旨而不在词句上浪费工夫,每次遇到书中意旨和自己相合,便高兴地忘记了吃饭。”

【出典】:

宋书》卷93《陶潜传》2286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例句】: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己丑馆选》:“读书不求甚解,此语如何?曰静中看书,大意了然。”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4回:“姑娘听了,也不求甚解,但点点头。”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普通人读书,虽然常用那一段话做口头禅,但是多是习而不察,不求甚解,莫明其妙的。”


述宾 原指读书只求领会精神实质,而不刻意于咬文嚼字。现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语出《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如果大人在传授知识的时候遇到难点、疑点就绕过去,孩子就会养成~的坏习惯,日后在学习上肯定会把漏洞百出当正常。”△用于描写读书不认真,也指读书的一种方法,只要大概了解,不必去追根究底。 →囫囵吞枣 生吞活剥 ↔穷源竟委 拔树寻根 寻根究底


解释解:明白,理解。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花功夫。后指对待学习、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出处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辞官归隐后,便过起“躬耕自资”的隐士生活。到了晚年,生活困苦窘迫,但他并不后悔自己选择的生活道路,而是以古代的圣贤颜回自比,清高洒脱,怡然自得。《五柳先生传》是他晚年表明自己心志的一篇作品,文章以“五柳先生”自比,说: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字号。因为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就以“五柳”作为称呼。他性格闲静,言语不多,不慕名利。喜欢读书,重在把握主旨、要领,而不钻牛角尖,不过分在字句上进行繁琐考证。每有新的领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天性好酒,但因为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这种情况,有时就准备了酒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想着一定要喝醉才行。喝醉退席后,也并不在乎离开还是留宿。家里四壁空空,遮不住风吹和日晒。短短的粗布衣服破破烂烂,补丁重叠;家里常常断粮,但心里安宁恬淡。他常写文章自娱自乐,显示自己的志趣。他完全忘记了得失,并坚守这种原则,直到生命的结束。

近义囫囵吞枣

反义追根究底

例句

如果我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求甚解的话,那么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


【词语不求甚解】  成语:不求甚解汉语词典:不求甚解

猜你喜欢

  • 三偷

    源见“方朔偷桃”。用方朔三偷仙桃事,以表示祝贺寿辰。清李渔《补祝熊元献初度》诗:“初献蟠桃犹未熟,三偷妙在得来迟。”

  • 冬青树

    明陶宗仪《辍耕录.发宋陵寝》载:会稽 山阴人唐钰,以讲学谋生。时总管江南佛教的杨琏真伽,恃恩仗势,率徒开掘南宋诸帝陵寝,残其遗体,攫取珠宝,并将遗骨散弃于草莽之间。唐钰见此痛心不已,变卖家资,募集乡中

  • 民听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听,本谓民众的听闻。后指民众的舆论。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下》:“处士豫章徐稚……德行纯备,著于民听。”《宋书.武帝纪下》:“其有讼狱亏滥,改刑乖愆,

  • 屠羊说

    源见“屠羊自足”。借指身处卑微而陈义甚高之人。清曾国藩《沅圃第四十一初度》诗之十:“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词语屠羊说】   汉语大词典:屠羊说

  • 高义薄云

    薄:迫近。原指文章的义理很高,迫近云天。后主要用来形容情深义重。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后阐述了对以前各著名文人词赋家的看法,他说:“自周王朝衰微以来,文学英俊辈出,屈原、宋玉开一代先河,贾谊、司马相

  • 弃鱼

    源见“龙阳泣鱼”。喻指失宠或被遗弃者。明高启《妾薄命》诗:“弃鱼感泪多,当熊惭力弱。”

  • 濯沧浪

    源见“沧浪濯缨”。指洗心涤虑,超脱世俗。唐戴叔伦《春江独钓》诗:“荷衣尘不染,何用濯沧浪?”宋 程准《水调歌头》词:“濯沧浪,开玉镜,照朱颜。”

  • 不虚美,不隐善

    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卷六二):“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善,故谓之实录。呜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

  • 山鸡映水

    同“山鸡舞镜”。南朝 陈徐陵《鸳鸯赋》:“山鸡映水那自得,孤鸾照镜不成双。”见“山鸡舞镜”。南朝陈·徐陵《鸳鸯赋》:“~那自得,孤鸾照镜不成双。”【词语山鸡映水】  成语:山鸡映水汉语大词典:山鸡映水

  • 被绣夜行

    见“衣锦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