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贪为宝

不贪为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春秋时宋国正卿子罕不肯接受别人献的玉,他说自己以不贪为宝。后因以比喻不贪受财宝作风清廉。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宋人献玉,不贪为宝;伯成子高,守仁为富。”《隋书.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典源】《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今译】 宋国有人得到美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我拿给玉匠看过,玉匠认为是宝物,才敢进献给您。”子罕说:“我以不贪婪为宝,你以美玉为宝,如你把美玉给我,我们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清廉不贪,操守高尚。

【典形】 不贪、不贪宝、不贪为宝、不贪为我宝。

【示例】

〔不贪〕 唐·杜甫《题张氏隐居》:“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不贪宝〕 宋·苏轼《王晋卿示诗欲夺海石》:“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

〔不贪为宝〕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宋人献玉,不贪为宝,伯成子高,守仁为富。”


【词语不贪为宝】  成语:不贪为宝汉语词典:不贪为宝

猜你喜欢

  • 投斧

    《太平御览》卷六一一引《庐江七贤传》:“文党,字仲翁。未学之时,与人俱入山取木,谓侣人曰:‘吾欲远学,先试投我斧高木上,斧当挂。’仰而投之,斧果上挂,因之长安受经。”又见《北堂书钞.投斧受经注》。文党

  • 秋风吹渭水

    渭水: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北的鸟鼠山,横贯陕西省,东流至潼关入黄河。 形容渭河深秋景象。语出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徐怀章《彩色思路.秦陵“阅兵”》:“1979年

  • 郢人买栋

    《太平御览》卷一八七引《淮南子》:“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这里泛指楚)人买屋栋而与之毂(毂,音gǔ,车轴),跪而度(度量)之,大虽可而长不足也。”《佩文韵府》卷六十“屋栋”下引《淮南子》:“郢人有

  • 白璧招

    《太平御览》卷八〇六引汉.韩婴《韩诗外传》:“楚襄王遣使以金千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以为相,庄子固辞。”按:此事《史记》称为楚威王使聘。庄子以旷达自适,不愿为官拒绝了楚襄王使者的聘礼,辞不赴命。后以为咏

  • 登仙鸡犬

    源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讽喻仗势飞黄腾达的小人。文湘芷《甲寅冬日感怀依韵和河西葛在廷》之一:“当道豺狼憎客瘦,登仙鸡犬比人肥。”

  • 师仲蔚

    源见“仲蔚蓬蒿”。以张仲蔚为师。指修养道德,隐身不仕。明袁宏道《至日集山响斋送陶孝若》诗之三:“读书师仲蔚,三径任高蓬。”

  • 扬雄阁

    源见“扬雄投阁”。指天禄阁,借指修书、校书之所。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天禄扬雄阁,承明严助庐。”

  • 一日之长

    (1)一日之长(zhǎng):《论语.先进》:“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比别人年龄稍大或资格较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老先生大位,公子高才,我老拙无能,岂堪为一日之长?”(2

  • 集腋为裘

    同“集腋成裘”。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聊斋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见“集腋成裘”。【词语集腋为裘】  成语:集腋为裘汉语大词典:集腋为裘

  • 鼎图

    《战国策.秦策一》:“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后因以“鼎图”指国家的重要器物。《梁书.袁昂传》:“当其时也,负鼎图者日至,执玉帛者相望。”【词语鼎图】   汉语大词典: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