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食周粟

不食周粟

粟(sù速):小米。泛指粮食。此典指伯夷、叔齐在周武王战灭商纣王后,不吃周朝粮食。后以此典比喻忠诚坚定,有气节。殷朝末年,有个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东)。国君有几个儿子,大子叫伯夷,小子叫叔齐。孤竹君去世,按遗嘱应立叔齐为国君,但叔齐不肯,坚持把君位让给哥哥伯夷,而伯夷遵父命要弟弟叔齐继位,兄弟两人互相推让。结果两人都没有继承君位,先后都逃走了。他们投奔西部地区一个诸侯国首领周伯昌(周文王姬昌)。当伯夷、叔齐赶到那里,姬昌已去世,他儿子姬发(即周武王)即位,正准备出兵讨伐商纣。伯夷、叔齐拦马劝谏,可是姬发讨纣主意已定,坚持发兵东征,周武王平定商纣祸乱,天下都归顺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那是可耻的,他们坚持气节,不吃周朝之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县南)。此典又作:“周粟不顾”。

【出典】:

史记》卷61《伯夷列传》2123页:“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以周朝王室为宗主),而伯夷,叔齐耻之,义(坚持气节)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例句】:

唐·李白《送张秀才从军》:“周粟犹不顾,齐珪安肯分。”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


述宾 粟,谷类。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朝的粮食。比喻不事二主,从一而终。《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多用于人的操节方面。


【词语不食周粟】  成语:不食周粟汉语词典:不食周粟

猜你喜欢

  • 周太常

    源见“太常斋”。指枯守长斋者。唐刘禹锡《答乐天戏赠》诗:“诗情逸似陶彭泽,斋日多如周太常。”

  • 山阴会

    《晋书.王羲之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

  • 雨天花

    源见“天花乱坠”。形容讲经说法玄妙精深。宋黄庭坚《次韵吉老知命》:“斋盂香佛饭,法席雨天花。”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我国南北朝时期,据有江南地区、建都于建康(即今南京市)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四百八十寺:南朝几代的统治者,大都信奉佛教,他们在江南大兴寺宇。据《南史.郭祖深传》记载,“都下佛寺,五百余

  • 无立锥之地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无立锥之地”,即没有竖立一把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盘也没有。后常用来形容贫穷得

  • 白眼珠子

    同“白眼”。臧克家《重庆人》:“人民用最刻薄的话骂他们,用白眼珠子看他们。”【词语白眼珠子】  成语:白眼珠子汉语大词典:白眼珠子

  • 下茶

    古代订婚以茶为聘礼,名为“下茶”,也称“吃茶”。明代许次纾《茶疏.考本》:“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昏(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亦曰‘吃茶’。”明代汤显祖《牡丹亭

  • 山抹微云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载:宋秦观有《满庭芳》词,为苏轼所赏识。因词中有“山抹微云”句,故苏戏为句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又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温(范温)尝预贵人家会,贵人有侍

  • 师垣

    源见“藩垣”。指宰相的职位。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十一:“及会之登师垣,既窜其兄企宗、道宗,邵守迎合,按永宗冒请全俸,合计以赃,会之得所申,大喜,下本郡阅实焉。”【词语师垣】   汉语大词典:师垣

  • 盾头磨墨

    同“磨盾鼻”。清袁枚《读杨蓉裳骈体文喜而有作时牧灵州寄来》诗:“月下吹箎能退敌,盾头磨墨竟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