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锦书封泪”。宋秦观《调笑令.灼灼》词:“红绡粉泪知何限,万古空传遗怨。”
源见“乘轩鹤”。形容无功而受宠。亦用以咏鹤。元许恕《青田鹤》诗:“谬承卫公宠,志岂在乘轩。”
《朱子语类》卷八:“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需节节用功也。”原为对于资质高的人的赞誉之辞,后亦以谓主要的事情了结,其他一切也跟着了结。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圣人只是知几遇变而通耳。良知无前后
源见“曲突徙薪”。又汉桓谭《新论.见徵》:“智者讥之云:‘教人曲突远薪,固无恩泽;焦头烂额,反为上客。’盖伤其贱本而贵末也。”原形容因救火烧伤严重。后多以比喻受到沉重打击或处境险恶,以致狼狈不堪的情状
战国时楚国官名,职掌楚王族昭、屈、景三氏。也特指屈原。汉代王逸《离骚序》:“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史记.屈原贾生
《汉书.王吉传》:“自吉(王子阳)至崇……皆好车马衣服,其自奉养极为鲜明,而无金银锦绣之物。及迁徙去处,所载不过囊衣,不畜积余财。去位家居,亦布衣蔬食。天下服其廉而怪其奢,故俗传‘王阳能作黄金’。”颜
源见“沤麻”。泛指勇猛善斗之士。唐韩愈《斗鸡联句》:“毒手饱李阳,神槌困朱亥。”【词语李阳】 汉语大词典:李阳
同“漆身吞炭”。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见“漆身吞炭”。《三国志·魏书·毋丘俭》:“俭坚守,钦在外为游兵”。裴松之注:“斯义苟立,虽焚妻子,~,死而不恨也。
昆阳:今河南叶县。西汉末年,光武帝刘秀领兵攻下昆阳等地。王莽极为惊恐,派大司空王邑、司徒王寻等聚集四十二万兵力围困昆阳。刘秀发兵几千人赴昆阳解围,城内外夹攻,大败王莽军,歼灭王莽主力。这是历史上著名的
同“胥涛”。清顾炎武《哭杨主事廷枢》诗:“陨首芦墟村,喷血胥门浪。唯有大节存,亦足酬帝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