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冒犯,违犯;韪,(wěi伟),是,对。冒天下之大不韪,形容冒犯了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公元前712年,息国发兵进攻相邻的郑国,结果大败而归。左丘明评论说,息侯犯了五大错误,犯了这“五不韪”,却去攻打别
谓人觉醒时有八种征候。《列子.周穆王》:“觉有八征,梦有六候。奚谓八征?一曰故,二曰为,三曰得,四曰丧,五曰衰,六曰乐,七曰生,八曰死。”
清吕留良等编《宋诗抄.林和靖诗抄序》:“林逋宇君复,杭之钱塘人。少孤,力学刻志不仕,结庐西湖孤山……逋不娶,无子,所居多植梅畜鹤,泛舟湖上,客至则放鹤致之,因谓‘梅妻鹤子’云。”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
源见“蓂荚”。古指象征祥瑞的蓂荚。唐郑愔《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诗:“月满增祥荚,天长发瑞灵。”【词语祥荚】 汉语大词典:祥荚
源见“顾复”。抚养,养育。汉蔡邕《议郎胡公夫人哀赞》:“严考殒没,我在齿年。母氏鞠育,载矜载怜。”【词语鞠育】 汉语大词典:鞠育
参见:麻姑掷米
《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相传此系卫 庄姜伤己之诗。古人以黄为正色,绿为间色,间色为衣,黄色为里,比喻尊卑倒置,贵贱失所。后因以“绿衣”为正室失位的典故。唐李德裕《讨回鹘制》:“亟闻
源见“陶渊三径”。喻隐士高节。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八:“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四时:春、夏、秋、冬。 天不说话而四季照常运行,万物照常生长。 比喻为政不在多言。语出《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后多引作〔天不言而四时行,百物生〕。《汉书.王吉传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刺秦王失败后,其友高渐离以善击筑闻于秦始皇。秦始皇矐其目,仍使击筑。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伺机举筑扑击秦始皇,不中被诛。后以“置铅击筑”为抗暴复仇的典故。明张凤翼《红拂记.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