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去猛虎”。唐李瀚《蒙求》:“鲁恭驯雉,宋均去兽。”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上》(卷一四):“临清有妒妇津……有妇人渡此津者,皆坏衣枉妆,然后敢济。不尔,风波暴发。丑妇虽妆饰而渡,其神亦不妒也。妇人渡河无风浪者,以为己丑,不致水神怒。丑妇讳之,无不皆
汉.桓谭《新论.祛蔽》:“关东鄙语曰:‘人闻长安乐,则出门向西而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汉时,函谷关以东地方有俗语说:人们听说长安好玩,一出门就向西方大笑;知道肉的味道美,就对着屠户之门大嚼
同“济胜之具”。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五:“钓台、西台,两峰并峙,高出层霄,余无济胜具,不克登其巅。”【词语济胜具】 汉语大词典:济胜具
源见“衡门泌水”。借指隐者居所。汉蔡邕《郭有道碑文》:“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祛其蔽。”亦专指隐者所居屋舍之门。唐刘沧《赠隐者》诗:“何时止此幽栖处,独掩衡门长绿苔。”【词语衡门】
源见“玉石俱焚”。琬、琰皆为玉,因以“火炎琬琰”喻好人遭灾受害。唐柳宗元《弘农公复为大僚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火炎侵琬琰,鹰击谬鸾凤。”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认为人死后如果声名不被世所称道,那将是很遗憾的事。因为它表明死者生前无有建树。后用为哀叹事业不就之典。唐.白居易《初入峡有感》:“常恐不才身,
同“冯谖市义”。清李渔《奈何天.焚券》:“我昨日查点帐目,见有许多文券……不如做那冯驩市义的故事,瞒了主人,尽行焚毁。”
源见“柯烂忘归”。表示光阴流逝,时间漫长。明张简《醉樵歌》:“斧柯烂尽不成仙,不如一醉三千日。”
源见“泥封函谷”。比喻以极少的力量,可以防守险要的关隘。《晋书.吐谷浑传》:“以一丸泥封东关,封燕 赵之路,迎天子于西京以尽遐藩之节。”唐李益《再赴渭北使府留别》诗:“平戎三尺剑,封缄一丸泥。”【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