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光风霁月

光风霁月

雨过天晴后风和月明的景象。用以比喻人心地坦率、气度开朗;或指政治清明、时世太平。宋代黄庭坚《濂溪诗序》:“春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周茂叔:周敦颐,字茂叔。《大宋宣和遗事》前集:“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衣冠文物之时少,干戈征战之时多。”


并列 ①用于描述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宋·陈亮《贺周承相启》:“长江大河,足以流转墨客;~,足以荡漾英游。”②用于比喻太平时世。《宣和遗事·元集》:“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③用以比喻人的品格气度。宋·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霁,不读作qí。△褒义。用于描写明净、高洁或品格气度。→冰壶秋月 风清月朗 襟怀坦白 光明磊落 光明正大 ↔残山剩水 佛口蛇心 苟安一隅。也作“霁月光风”、“光彩霁月”。


“光风霁 ( jì) 月”指雨过天晴之后风和月明的景象,用以比喻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人的品格气度坦率开朗。

“光风”,指风和日丽。 《楚辞·招魂》: “光风转蕙,泛崇兰些。”王逸注: “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

“霁月”,指雨过天晴时的夜月。“霁”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不说 “明月”而说 “霁月”呢?

霁,《说文·雨部》: “霁,雨止也。”段注: “《释天》: ‘雨济谓之霁。’济,古多训止者。……凡止曰济,雨止则有霁字。…… 《尚书》用济为霁。”由此而知 “霁”读与 “济”同,义为 “雨止”。

“雨止”之月为 “霁月”,此时之月经过风雨之后,所以比平常所见之月更为难得、可贵,故言 “霁月”而不直言 “明月”。

“光风”、“霁月”的景象无比美好,是以用来比喻治世清明或品格高尚。

“霁”义为 “雨止”,亦可引申为雪停云散之义。唐·罗隐 《送傅少府》: “春生绿野吴歌怨,雪霁平郊楚酒浓。”即其例。


【词语光风霁月】  成语:光风霁月汉语词典:光风霁月

猜你喜欢

  • 天生蒸民而树之君

    蒸:众。一作“烝”。树:立。 上天生育众百姓,并建立君主来统治他们。 旧时表示君权神授,职在牧民。语出《三国志.高堂隆传.附栈潜》:“潜上疏曰:‘天生烝民,而树之君,所以覆焘群生,熙育兆庶。’”《

  • 奸人之雄

    《荀子.非相》:“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瞻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郤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诛也……。”奸人:虚伪狡诈之人

  • 求鹅炙

    参见:庾悦吝子鹅

  • 虎皮

    源见“撤我虎皮”。讲席的代称。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先生负山斗之望,抱天人之学,敢撤虎皮而就正有道,愿为假馆以矜式大方。”【词语虎皮】   汉语大词典:虎皮

  • 以古非今

    用古代的史事来非难攻击当前的时政。《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偏正 非,非难,否定。用古代的人或事来非难、否定当今。《史记·李斯列传》:“

  • 剑炊世界

    源见“盲人骑瞎马”。比喻险恶的社会环境。宋陈著《沁园春.和元春兄自寿》词:“箭过光阴,剑炊世界,谁带经锄谁笔耕?”

  • 南山寿

    源见“寿比南山”。后用为为人祝寿之词。南朝 陈张正见《御幸乐游苑侍宴》诗:“愿荐南山寿,明明奉万年。”【词语南山寿】   汉语大词典:南山寿

  • 斜阳巷陌

    唐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后因以“斜阳巷陌”形容荒凉冷落之景。宋陈允平《齐天乐.泽国楼偶赋》词:“故国楼台,斜阳巷陌,回首白云何处!”宋张炎《赵文升索赋散乐妓

  • 国色天香

    唐.李濬《摭异录》:“太和(即大和,唐文宗年号)中,内殿赏花,上问程修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诗,谁为首?’对曰:‘中书舍人李正封《牡丹》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上叹赏移时。”《说郛》卷三引李

  • 胸中百万兵

    同“胸中甲兵”。元王实甫《西厢记》二本二折:“为甚俺莺娘心下十分顺,都只为君瑞胸中百万兵,越显得文风盛。”【词语胸中百万兵】  成语:胸中百万兵汉语大词典:胸中百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