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匹夫之勇

匹夫之勇

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匹夫之勇,指单凭个人力量的血气之勇。孟子在回答齐宣王提出的与邻国来往应持什么原则时说,应该象商汤和周文王那样,以仁爱为怀来处理与邻国的关系。齐宣王对此深为钦服,但又觉得自己喜欢狠斗,恐怕难以达到商汤和周文王那样的境界。为此,孟子指出,大王所说的勇只是小勇而不是大勇。他说,我恳请大王不要喜爱小勇,那种拔出宝剑,圆睁双目说着谁敢上前的人只能是与个别人对敌的小勇。我恳请您把您喜爱的勇加以扩大,达到象周文王那样的大勇,一旦勃然大怒,使天下的人民都得到安全。

【出典】:

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例句】:

东汉·班固《汉书·韩信传》:“项王意乌猝嗟,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也。”


偏正 匹夫,普通人。指不用智谋,单靠个人逞能的勇敢。语出《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孟子·梁惠王下》:“此~,敌一人者也。”△贬义。多用于表现人物有勇无谋方面。→有勇无谋 ↔智勇双全


解释指不用智谋而单凭个人胆量的勇气。

出处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致力于发展经济,增加人口,笼络人心,卧薪尝胆,准备复仇。几年之后,时机成熟,全国百姓斗志高昂,大家纷纷说:“越国的人民爱戴您就像爱戴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们想为父母报仇,臣子们想为君主报仇,哪能不尽心尽力?现在我们请求对吴作战。”勾践于是决定进行复仇战争,他召集民众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怕自己的人数不够,而怕自己人的志向操行缺少受辱报耻的勇气。现在夫差已经有战士十万三千人,都穿着犀牛皮做的高级铠甲,但是他不担心这些士兵没有操行,反而仍担心自己人数不足。我现在就要帮助老天消灭他。”勾践同时宣布作战纪律:“我不需要个人逞能的那种勇敢,我需要大家共同进退。进击时要想到奖赏,败退时要想到惩罚,这样就会得到必有的赏赐;如果前进时不听命令,败退时不知耻辱,就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由于军队号令严明,斗志昂扬,勾践这次对吴复仇节节胜利。最终,夫差求和不成自杀,吴国就此灭亡。

例句

项羽一声怒吼能吓退千军,但他不能任用贤能、运筹帷幄,所以只能算匹夫之勇。


【词语匹夫之勇】  成语:匹夫之勇汉语词典:匹夫之勇

猜你喜欢

  •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亲死了三年,儿子不改变父亲所制定的规矩,可说是尽了孝道了。 古时认为孝子应当墨守父亲的旧规。语出《论语.学而》:“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超越

  • 陈平宰

    源见“陈平分肉”。美称主持村务的父老办事公平。明马中锡《春社》诗:“膰肉陈平宰,村醪杜甫尝。”

  • 马不入厩

    同“马愿如羊”。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马不入厩,金不入怀。”【典源】《后汉书·张奂列传》:“芜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遣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

  • 忘家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春秋时司马穰苴因庄贾未能如期至军中,按照军法责备他说:“接到出战的命令后,就应该忘掉家室之恋。”后以“

  • 二刘间

    《晋书.载记》:“石勒酒酣谓徐光曰:‘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競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

  • 孙楚漱石

    孙楚:晋代人,官至冯翊太守。《晋书.孙楚传》:“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曰:‘当欲枕石漱流。’误云‘漱石枕流’,济曰:‘流非可枕,石非可漱。’楚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济:孙楚的朋

  • 月氏首

    《汉书.西域传上.大月氏国》:“大月氏本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至冒顿单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其头为饮器,……”大月支国,古西域城国名。汉文帝时,被匈奴攻破,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头为

  • 不兴

    参见:曹蝇【词语不兴】   汉语大词典:不兴

  • 青鸾传信

    同“青鸟传书”。宋张孝祥《雨中花慢》词:“神交冉冉,愁思盈盈,断魂欲遣谁招?犹自待,青鸾传信,乌鹊成桥。”

  • 车笠盟

    《初学记》卷十八引晋.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乘车,乘马;戴笠,步行;一富贵,一贫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