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

亦作“中道而废”、“中途而废”,指中途停止,做事没有恒心,有始无终。孔子说,作为一个君子,我是遵照儒家学说来决定行动的,中途停止下来,我是不会的。

【出典】:

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例句】:

论语·雍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北齐·魏收《魏书·元英传》:“(英表曰)实愿朝廷开远略,少复赐宽,假以日月,无使为山之功,中途而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姜)维曰:‘臣已得祁山之寨,正欲收功,不期半途而废,此必中邓艾之计矣。’”


偏正 走到半路就停止了。比喻事情中途废止。语出《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西门丁《玉佛谜》:“萧穆道:‘头儿,这人即使以一敌二胜算还是很高的,他为何~。’”△描写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道而废 中道而止前功尽弃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昼夜不舍。也作“半途之废”、“半涂而罢”、“半涂而废”。


解释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中庸》是《礼记》中的重要篇目,又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主要叙述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既不过分也无不及。《中庸》中记录和整理了孔子的言论,其中有一段讲到,孔子说:“世上有些人避世隐居,行为怪异,虽然后代有人称赞他们,但是我不愿去做这样的事。有些君子遵循中庸之道行事,但往往半路上终止,我是不会中途停止的。有些君子遵循中庸之道行事,即使隐没在世间而不为人们所了解,也决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近义有始无终

反义有始有终

例句

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而应善始善终。


【词语半途而废】  成语:半途而废汉语词典:半途而废

猜你喜欢

  • 灵钩

    《艺文类聚》卷九九引《田俅子》载:商汤都亳时,有神手牵白狼,口衔金钩而入汤庭。汤政大盛。后以“灵钩”为祥瑞的典实。晋郭璞《山海经图赞.白狼》:“矫矫白狼,有道则游。应符变质,乃衔灵钩。”【词语灵钩】 

  • 南八不屈

    唐.韩愈《昌黎集》卷十三《张中丞传后序》:“(张)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事参见《新唐书.张巡传》。南八,即南霁云。唐人称呼人习惯于称排行,南霁云排行第八,故称。唐将南霁云从张巡

  • 凫鹤从方

    源见“断鹤续凫”。比喻顺其自然行事。《宋书.孔凯传》:“伏愿天明照其心请,乞改今局,授以闲曹,则凫鹤从方,所忧去矣。”主谓 野鸭和鹤都从属于各自品类。比喻顺乎自然行事。《宋书·孔觊传》:“伏愿天明照其

  • 劳薪

    源见“爨下劳薪”。指奔波劳累之人。清张问陶《二月二十九日出都述怀》诗之二:“年年旅食叹劳薪,又对春明折柳人。”清赵翼《哭璞丞之讣》诗:“迢递何年寻宿草,驰驱到死作劳薪。”【典源】《世说新语·术解》:“

  • 分金

    源见“陆贾分金”。谓休官后安排家事与生活。宋向子諲《西江月.绍兴丁巳》词:“得意穿云度水,及时斫玉分金。”【词语分金】   汉语大词典:分金

  • 银汉仙槎

    源见“乘槎”。指登天遨游。比喻入朝做官。俞锷《感怀八律用铁厓旧韵》:“银汉仙槎缘已断,更何消息问君平?”

  • 认奴作郎

    将奴仆误认作主人。明代矍汝稷《指月录》:“香严义端禅师,僧问:‘某今辞和尚,未审有何指示?,师曰:‘礼拜著。’僧礼拜,师曰:‘礼拜一任礼拜,不得认奴为郎。’”兼语 把奴仆当作郎君。比喻是非混淆,昏愦糊

  • 虎溪相送

    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百二十三人传》:“陆修静,吴兴人,早为道士,置馆庐山。时远法师(慧远,一作惠远)居东林,其处流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至此,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修静至,

  • 犬牙相错

    形容地形交界处参差不齐。《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颜师古注:“错,杂也。言其地相交杂。”清 冯桂芬《江苏减赋记》:“犹详言苏 常犬牙交

  • 焚坑

    同“焚书坑儒”。清李渔《奈何天.软诓》:“避秦翻恐被秦收,那焚坑法网难轻漏。”【词语焚坑】   汉语大词典:焚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