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合浦还珠

合浦还珠

同“合浦珠还”。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合浦还珠自有时,惊危目下且安之。”


见“珠还合浦”。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之意 ”


【典源】 《艺文类聚》卷八十四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 曰:“孟尝为合浦太守,郡境旧采珠,以易米食。先时二千石贪秽,使民采珠,积以自入,珠忽徙去,合浦无珠,饿死者盈路。孟尝行化,一年之间,去珠复还。”《后汉书·孟尝列传》亦载,文有不同。

【今译】 后汉孟尝任合浦太守,合浦地临南海,原产珍珠,民以采珠为生。前任太守贪婪无度,极力搜刮,将民采珍珠攫为己有,因而珠蚌迁徙他处,合浦从此不产珍珠,百姓饿死者甚多。孟尝到任后革除弊政,郡中大化,一年之间离去的珠蚌又迁徙回来。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也用以指物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还。

【典形】 合浦还珠、合浦珠、合浦珠泉、还浦、还珠、还珠浦、还珠守、明珠归合浦、浦珠、三郡还珠、珠还、珠还浦、珠抛月浦、珠浦、珠徙、浦寒珠泪、珠明合浦、官廉合浦、孟尝珠、官廉蚌蛤回。

【示例】

〔合浦还珠〕 宋·苏轼《题冯通直明月湖诗后》:“闻道牂江空抱珥,年来合浦自还珠。”

〔合浦珠〕 南朝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盈尺青铜镜,径寸合浦珠。”

〔还浦〕 宋·张炎《瑞鹤仙·赵文升席上》:“休赋。玉尊别后,老叶沉沟,暗珠还浦。”

〔还珠〕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甘雨随车,云低轻重之盖; 还珠合浦,波含远近之星。”

〔还珠浦〕 唐·刘禹锡《奉和中书崔舍人》:“水是还珠浦,山成种玉田。”

〔还珠守〕 唐·杜牧《春日言怀》:“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明珠归合浦〕 唐·王维 《送邢桂州》:“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浦珠〕 清·黄景仁《凤凰台上忆吹箫》:“算浦珠初孕,岚黛旋收。略以一弯新月,初生也,即便难留。”

〔三郡还珠〕 唐·李白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珠还〕 唐·李商隐《残雪》:“珠还犹照魏,璧碎尚留秦。”

〔珠还浦〕 宋·苏轼《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坐疑星陨空,又恐珠还浦。”

〔珠浦〕 唐·杜甫 《广州段功曹到》:“铜梁书远及,珠浦使将旋。”

〔珠徙〕 清·赵执信《池上归兴》之四:“远海忽传珠徙日,高梧长忆凤栖晨。”


【词语合浦还珠】  成语:合浦还珠汉语词典:合浦还珠

猜你喜欢

  • 夜壑

    源见“藏舟去壑”。比喻事物的变化。宋刘子翚《建康六感.宋》诗:“颓波日奔迫,夜壑迁神器。”【词语夜壑】   汉语大词典:夜壑

  • 补穹仪

    同“补天”。《南史.梁元帝纪》:“凿河津于孟门,百川复启;补穹仪以五石,万物再生。”

  • 惟圣知圣,惟贤知贤

    只有圣人才能了解圣人,只有贤人才能了解贤人。 表示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彼此相知。语出汉.王符《潜夫论.本政》:“同明相见,同听相闻,惟圣知圣,惟贤知贤。”也引作〔惟贤知贤,惟圣知圣〕。《三国志.魏

  • 桃偶

    源见“土偶桃梗”。比喻傀儡。鲁迅《集外集拾遗.〈哀范君〉诗之二》:“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词语桃偶】   汉语大词典:桃偶

  • 燕镐

    源见“周王宴镐”。借指君臣同宴乐。燕,同“宴”。明屠隆《綵毫记.为国荐贤》:“燕镐皇恩渥,横汾圣藻雄。”

  • 千里鹅毛

    宋.欧阳修《梅圣俞寄银杏》诗:“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我国唐代民间就流传着“千里寄鹅毛”的俗语,载于文学作品当首推宋.欧阳修。唐时相传南方土官缅氏派伯高献天鹅给唐王朝,路过沔阳为之洗浴,没留神天鹅

  • 参军瞎马

    同“盲人骑瞎马”。宋陈与义《目疾》诗:“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 四老

    同“商山四皓”。唐张说《赠崔公》诗:“我闻西汉日,四老南山幽。”金萧贡《汉歌》:“三杰相须立人纪,四老仍来安太子。”【词语四老】   汉语大词典:四老

  • 东风人面

    同“春风人面”。清 缪艮《珠江名花小传》卷三:“迨素秋过访,询知其迁徙梧江,东风人面,未尝不有崔护当年之感云。”【词语东风人面】  成语:东风人面汉语大词典:东风人面

  • 倾耳注目

    聚精会神地听,目不转睛地看,多用以表示敬畏。曹植(事迹见“下笔成章”条)因才华出众而为太子曹丕所忌。及曹丕即位,诛杀曹植同党,徙曹植于雍丘,又适东阿,并禁其和诸王亲戚来往。曹植悲愤交加,上疏曹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