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名下无虚士

名下无虚士

指享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这是指南朝陈姚察的故事。姚察(533-606年)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官至吏部尚书。陈灭入隋,袭封北绛郡公,大业二年(606年),74岁终于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察自幼性情纯厚,事亲以孝闻名,6岁诵书万余言,勤苦学习,夜以继日。12岁便能写文章。姚察励精学业,闻见渊博。一代文宗徐陵,每逢看到姚察的著述,特别推崇。曾对儿子徐俭说:“姚学士品德和学问没有超过他的,你应该向他学习。”陈太建初年,察为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回访北周,沛国刘臻私下在公馆提出关于《汉书》有疑问的十几个问题询问姚察,姚察皆引经据典一一作了剖析。刘臻对其亲信说:“真是名不虚传!”表示了对姚察的钦佩。后世常用以说明享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名实相符。

【出典】:

陈书》卷27《姚察传》348-349页:“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左通直。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报聘于周。江左(也称“江东”,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耆(qí其,老)旧(耆旧:年高而久负声望的人。)先在关右(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例句】:

清·李汝珍《镜花缘》88回:“果然文不起草,走笔立就,那才算得名下无虚哩。”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回:“早觉得他们一定要发达的,果然不出所料:足见文章有价,名下无虚。” 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14回:“名下无虚士,(李)秀成智勇足备,吾不如之。”


【词语名下无虚士】  成语:名下无虚士汉语词典:名下无虚士

猜你喜欢

  • 黄雀衔环

    同“黄雀报”。《镜花缘》十三回:“婢子蒙恩人救命,无以报德。适在海中取参,见一大蚌,特取其珠,以为‘黄雀衔环’之报,望恩人笑纳。”主谓 比喻知恩图报。语本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杨宝年九岁,至华阴

  • 朝四暮三

    同“朝三暮四”。宋黄庭坚《再答明略》诗之二:“使年七十今中半,安能朝四暮三浪忧喜。据席谈经只强颜,不安时论取讥弹。”明陶宗仪《辍耕录.白日圜文》:“出口雌黄,用狙翁朝四暮三之术;目生虚白,披羲皇天一地

  • 暮夜四知

    同“暮夜金”。明无名氏《鸣凤记.忠佞异议》:“清白流风,暮夜四知难灭。”【词语暮夜四知】   汉语大词典:暮夜四知

  • 化及豚鱼

    《易.中孚》:“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王弼注:“鱼者,虫之隐者也;豚者,兽之微贱者也。争竞之道不兴,中信之德淳著,则虽微隐之物,信皆及之。”比喻教化普及而深

  • 贺公湖

    同“贺家湖”。宋刘克庄《念奴娇.七月望夕观月》词:“董相林荒,贺公湖在,俯仰成陈迹。”【词语贺公湖】   汉语大词典:贺公湖

  • 察察而明

    亦作“口似悬河”、“口如悬河”。比喻能言善,讲话滔滔不绝。后也含华而不实,夸夸其谈之意。典出晋郭象事迹。郭象(?-312年),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西晋著名哲学家,曾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郭

  • 水秋鲈熟

    源见“莼羹鲈脍”。形容思乡归隐之情。宋苏庠《临江仙.席上赠张建康》词:“水秋鲈熟正关情,只愁宣室召,未许钓船轻。”

  • 石丈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米芾诙谐好奇……知无为军,初入州廨,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我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后用为奇石的代称。清诸九鼎《石谱.墨竹石》:“既对此君,复近石丈。

  • 杨生黄雀

    同“黄雀报”。唐李瀚《蒙求》:“杨生黄雀,毛子白龟。”见“杨雀衔环”。五代·李翰《蒙求》诗:“~,毛子白龟。”【词语杨生黄雀】  成语:杨生黄雀汉语大词典:杨生黄雀

  • 出幽迁乔

    同“出谷迁乔”。晋刘琨《答卢谌诗》之八:“光光段生,出幽迁乔,资忠履信,武烈文昭。”并列 比喻人的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语出《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晋·刘琨《答卢谌诗》之八:“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