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后人看待今人,也像今人看待前人一样。 常用以抒发古今递变的感慨。 也表示要借鉴前人。语出《汉书.京房传》:“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一作〔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世说新语.规箴》:“(京房)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耶?’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后多引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旧唐书.裴炎传》:“炎进谏曰:‘皇太后,天下之母,圣德临朝,当存至公,不宜追王祖祢,以示自私。且独不见吕后之败乎?臣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宋.柳开《与李宗谔秀才书》:“后之视今,犹今视昔也,足下惟勉之。”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知难》:“有其理者,不必有其事;接以迹者,不必接以心。若可恃,若不可恃;若可知,若不可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逃名》:“作家一排一排的坐着,将来使人笑,使人怕,还是使人厌倦呢?现在也很难测定。但若据‘前车之鉴’,则‘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大约也还不免于‘悲夫’的了。”


猜你喜欢

  • 玉人

    《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又《世说新语.容止》:“时人谓‘看杀卫玠’。”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玠别传》曰:

  • 豪气张华

    《晋书.张华传》:“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勇于赴义,笃于周急。器识弘广,时人罕能测之。”又“华性好人物,诱进不倦,至于穷贱侯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雅爱书

  • 陶潜把菊

    源见“东篱菊”。又南朝 梁萧统《陶渊明传》:“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指江州太守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咏隐居生活。宋韩淲《浣溪沙.秋思》词:“宋玉悲秋合反骚,陶潜

  • 陇驿传梅

    同“陇头音信”。宋贺铸《雨中花》词:“忍过阳台折柳,难凭陇驿传梅。”

  • 行雨

    源见“巫山云雨”。用以美称女子。唐杨凭《赠马炼师》诗:“行雨若迷归处路,近南唯见祝融峰。”【词语行雨】   汉语大词典:行雨

  • 怒激病瘳

    参见:烹文挚

  • 巧偷豪夺

    用欺诈手段骗取和倚仗权势强行夺取。宋代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诗:“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虎头: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小字。又作“巧取豪夺”。见“巧取豪夺”。【词语巧偷豪夺】  成语:巧偷豪夺

  • 掌珍

    同“掌上明珠”。清王韬《瓮牗馀谈.书彭孝女事》:“〔孝女〕事亲尤能先意承旨,以是双亲爱之为掌珍。”【词语掌珍】   汉语大词典:掌珍

  • 北郭先生

    《韩诗外传》卷九载:北郭先生却楚庄王之聘不仕。《后汉书.廖扶传》载:廖扶感于父以法丧身,惮为吏,遂绝志世外,终身不仕,时人号为“北郭先生”。后遂以“北郭先生”称隐居不仕的人。清周亮工《重过前岳太守李灿

  • 吊沉湘

    同“吊屈”。唐罗隐《郴江迁客》诗:“归时有诗赋,一为吊沉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