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吹布毛

吹布毛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杭州鸟窠道林禅师》:“有侍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会)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会通遂领悟玄旨。”

道林禅师“吹布毛”的意思是:欲求佛法,只须看我吹布毛,信手拈来,口吹便是,尚何须到他处去寻觅呢!后因用为吹嘘佛法无量的典故,引申指宣扬自身之效能。

宋.陆游《剑南诗稿校注》卷一《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遶屋树扶疏为韵》:“逢人吹布毛,出世不忍独。”


猜你喜欢

  • 正墙面而立

    脸正对着墙站着。 表示什么也看不见。 比喻一无所知。语出《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朱熹注:“正墙面而立,言即其至近之地,而一物无所见,一步不可行。”《书.周

  • 胸中柴棘

    比喻人胸藏恶计、用心阴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深公云:‘人谓庾元规名士,胸中柴棘三斗许。’”庾元规:庾亮。主谓 指用心险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深公云:‘人谓庾元规名示,

  • 万绪千端

    见“千端万绪”。【词语万绪千端】  成语:万绪千端汉语大词典:万绪千端

  • 汉狂奴

    源见“狂奴故态”。指严光。元于石《自笑》诗:“栗里溪山晋处士,桐江风月汉狂奴。”

  • 久要不可忘

    见“久要不忘”。三国魏·曹植《箜篌引》:“~,薄终义所尤。”

  • 夜起舞

    同“闻鸡起舞”。清黄遵宪《述怀再呈霭人樵野文》诗:“抡才国所重,得第亲亦喜。绕床夜起舞,何以为臣子?”

  • 衔橛之变

    意谓车马奔驰中有翻车危险。汉代司马相如《上书谏猎》:“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而况乎涉丰草,骋丘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亦难矣。”颜师古注:“橛:谓车之鉤心也。

  • 游刃皆虚

    同“游刃有馀”。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范荣期见郗超俗情不淡,戏之曰:‘夷 齐 巢 许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耶?’郗未答,韩康伯曰:‘何不使游刃皆虚?’”【词语游刃皆虚】  成语

  • 不当人子

    苏皖方言。不当:不应该,引申为罪过。“人子”是语助词,无实义。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四回:“长老道:‘乱谈!乱谈!树上又会结出人来?拿过去,不当人子!’”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众人道:

  • 高鹏尺鷃

    同“高鹏低鷃”。宋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高鹏尺鷃,本异升沉,火鼠冰蚕,难同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