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家至户晓

家至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谓人人皆知。亦作“家谕户晓”、“家喻户晓”。出自唐文宗之语。唐文宗,名李昂(809-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大和元年(827年)在宦官王守澄等人支持下即皇帝位。他曾重用李训、郑注等人,希望能铲除宦官,整理朝政。但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由李训、郑注发动的旨在清除宦官的“甘露之变”失败,宦官反倒乘机大杀朝官。御史中丞、皇族李孝本亦被诛杀,其女被没入掖庭(皇宫中妃嫔所居的地方)。左拾遗魏暮(mó磨)就此事上疏进谏。文宗遂下诏褒扬魏謩。诏书中提到,将孝本之女收之掖庭,是以备洒扫之事,并非征为声妓,但事情处于疑似之间,不可能使得家家户户都知道,并认为魏謩的谏书,有贞观年间指事直言、不避忌讳的遗风,应该虚怀采纳,因而立即把孝本之女送出了掖庭。同时,还任命魏謩为右补阙。

【出典】:

旧唐书》卷176《魏謩传》4568页:“诏曰:‘昔乃先祖贞观中谏书十上,指事直言,无所避讳。每览国史,未尝不沉吟伸卷,嘉尚久之。尔为拾遗,其风不坠,屡献章疏,必道其所以。至于备洒扫于诸王,非自广其声妓也;恤髫(tiáo迢)龀(chèn衬)之宗女,固无嫌于征取也。虽然,疑似之间,不可家至而户晓。尔能词旨深切,是博我之意多也。噫!人能匪躬謇谔,似其先祖,吾岂不能虚怀延纳,仰希贞观之理欤!’”

【例句】:

宋·欧阳修《乞出第三札子》:“臣所谓辨诬谤、全名节者,为中外之人不可家至户晓者耳。” 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喻户晓。” 佚名《宣和画谱·叙论》:“昔者帝王坐法宫,垂衣裳,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岂家至户晓也者?以吾有庆赏刑威之柄以驭之而已。” 清·李汝珍《镜花缘》81回:“今日之下,其所以家喻户晓,知他为忠臣烈士,名垂千古者,旨由无心而传。”


并列 到每家每户去宣讲,让人人都明白。宋·文天祥《与广东曹提刑》:“近者妄意预行晓揭;使~,人人知所避就。”△多用于写深入宣传方面。


【词语家至户晓】  成语:家至户晓汉语词典:家至户晓

猜你喜欢

  • 天书

    旧时伪托从天上降下来的书。《宋史.真宗本记》:“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守门卒涂荣告有司以闻。上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词语天书】   汉语大词典:天书

  • 弓蛇薏苡

    源见“杯弓蛇影”、“薏苡明珠”。喻指虚妄无据、疑神疑鬼之事。清蒋士铨《水调歌头.沈维涓太守席上感事》词:“眼中咄咄怪事,谁可合时宜,几许弓蛇薏苡。”

  • 薜萝

    《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王逸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现)于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因用“薜萝”指隐者或高士的衣饰。亦引申指隐者或高士的住

  • 半部佐君王

    同“半部匡君”。清钱谦益《龚孝升求赠塾师》诗之一:“何似东村赵学究,只将半部佐君王。”

  • 冬青

    同“冬青树”。清尤侗《题韩蕲王庙》诗:“千年遗庙还香火,杜宇冬青正可哀。”【词语冬青】   汉语大词典:冬青

  • 解佩江皋

    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仆曰:‘此间之人,皆习于辞,不得恐罹侮焉。’交甫不听,遂下欲之言曰

  • 黄雀语

    南朝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卷三《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据说孔子弟子公冶长因懂鸟语,被冤为杀人犯入狱,后经查实无罪释放。后遂用为平反洗冤之

  • 兼施

    《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后以“兼施”指并行先王之善政。宋朱熹《仰思》诗之二:“王事兼施吾岂敢,傥容思勉议成功。”【词语兼施】   汉语大词典:兼施

  • 豪竹哀丝

    指管弦乐。宋 陆游《东津》诗:“打鱼斫脍修故事,豪竹哀丝奉欢乐。”石三友《金陵野史.武定桥边》:“想当年那种门卷珠帘,河泊画舫,豪竹哀丝,玉软香温的旖旎风光,不知迷醉了多少王孙公子。”见“哀丝豪竹”。

  • 北鄙之音

    《史记.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后以“北鄙之音”称亡国之声。偏正 颓败鄙陋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