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射潮

射潮

《群书类编故事》卷三《钱王射潮》:“梁开平四年,武肃王钱氏,始筑捍海塘,在候潮通江门之外,潮水昼夜冲激,版筑不就,因命强弩数百,以射潮头;又致祷于胥山,词既,而潮水避钱塘东击,西陵遂成堤岸。”事又见《宋史.河渠志七》、清.钱载《十国词话》。

这个故事说的是,五代时吴越王钱镠(音liú)筑捍海塘,怒潮汹涌,版筑不就。乃造竹箭三千枝,于叠雪楼命水犀军架强弩五百以射潮。潮头东趋西陵,遂定其基,以铁縆(音gēng,大绳)贯幢,用石键之而成塘。又建候潮、通江等城门,置龙山、浙江二闸,以遏江潮入河。

另后汉马援于广州海中,亦有“射潮”之事,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广州海中常有浪,三日连珠而起,声若雷轰,名三浪口。相传,旧有九口,马伏波(马援封伏波将军)射减其六,屈翁山有‘射潮歌’。”

后世所称“射潮”的典故一般多指钱镠事,常用以喻指雄心壮志或英勇壮举。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安得夫差水犀手(据《国语.越语上》记载说吴王夫差有著水犀皮的甲士亿——估计——有三千人),三千强弩射潮低。”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旗卷军牙,射潮弩发鲸鲵怕。”


【词语射潮】   汉语词典:射潮

猜你喜欢

  • 张罗

    源见“门可罗雀”。形容冷落少人迹。南朝 梁何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还入平原径,穷巷可张罗。”宋苏轼《次韵杨褒早春》:“细雨郊园聊种菜,冷官门户可张罗。”【词语张罗】   汉语大词典:张罗

  • 沦肌浃髓

    ①比喻感受很深。朱自清《温州的踪迹·一》: “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韵之厚,巳足沦肌浃髓而有余。”②比喻中毒很深。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江右王门学案·处士刘两峰先生文敏·论学要语》: “功利之习,沦肌浃髓

  • 岘首悲

    源见“堕泪碑”。表示对地方有德政者去世的深切悼念。元白珽《吴季子墓》诗:“寄言邦之人,无但岘首悲。”

  • 声色并厉

    见“声色俱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欲以威力使从己。”【词语声色并厉】  成语:声色并厉汉语大词典:声色并厉

  • 畏后生

    《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孔子曾说过:后生可畏。故后用以称誉年少人之典。唐.李白《上星邕》有“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句。

  • 馀辉东壁

    源见“馀光”。喻指他人的德泽恩惠。清 杨潮观《寇莱公思亲罢宴》:“他挑灯伴读落叶寒窗,那有馀辉东壁分光亮。”

  • 鲐皮

    《尔雅.释诂》:“黄发、?齿、鲐背、苟。老,寿也。”晋.郭璞注:“鲐背,背皮如鲐鱼。”宋.邢昺疏:“舍人曰:老人气衰,皮肤消瘠,背若鲐鱼。”古人把老年人背部皮肤干枯消瘠,有如鲐鱼。后遂用为咏老人之典。

  • 鸣鹤之应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暗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因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明张居正《〈玉林清

  • 蓂荚

    《竹书纪年》卷上:“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这是古代传说的一种瑞草,数其荚数多少,可知是何日,因以流传为象

  • 长星劝汝酒

    源见“杯酒劝长星”。表示旷达处世的情怀。清黄遵宪《西乡星歌》:“长星劝汝酒一杯,一世之雄旷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