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弃书捐剑

弃书捐剑

指项羽学不成书、学不成剑,只略学一点兵法。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出身。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成就,遂弃而去学习剑术,又不成,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文字只够记个姓名罢了。剑术对抗一个人,也不值得学习。我要学习能对抗上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他学兵法。当他略知一点内容后,又不肯进一步深入学完。后以此典借指学习书、剑、兵法等。此典又作“万人敌”、“一夫之敌”、“敌万人”、“学剑学书”。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295、296页:“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例句】:

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唐·元稹《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尝求三略之师,耻学一夫之敌。” 清·归庄《阙题》:“记名非项籍,惜日是陶公。” 清·丘逢甲《题易实甫所藏四叠前韵》:“此身未愿谋三窟,吾学原期敌万人。” 清·黄遵宪《三十初度》:“学剑学书无一可,摩挲两鬓渐成丝。”


【典源】《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字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汉书·项籍传》亦载。

【今译】 项羽年轻时,读书读不好,学剑又学不好。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读书只不过记些古人姓名。剑只能对付一个人,不足以学,要学与万人对敌的。”于是项梁便教给他兵法,项羽大喜,明白些大意,又不愿意钻研下去。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学习书、剑、兵法等。

【典形】 敌万人、记名非项籍、弃书捐剑、万人敌、学剑学书、一夫之敌、学剑自哂、姓名粗记、识字欺项籍、一人敌。

【示例】

〔敌万人〕 清·丘逢甲《题易实甫所藏四叠前韵》:“此身未愿谋三窟,吾学原期敌万人。”

〔记名非项籍〕 清·归庄《阙题》:“记名非项籍,惜日是陶公。”

〔弃书捐剑〕 宋·苏轼《赠李兕彦威秀才》:“弃书捐剑学万人,纨袴儒冠皆误身。”

〔万人敌〕 唐·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学剑学书〕 清·黄遵宪《三十初度》:“学剑学书无一可,摩挲两鬓渐成丝。”

〔一夫之敌〕 唐·元稹《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尝求三略之师,耻学一夫之敌。”


【词语弃书捐剑】  成语:弃书捐剑汉语词典:弃书捐剑

猜你喜欢

  • 君倾国自倾

    源见“倾城倾国”。形容美女的眼波,亦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唐李商隐《歌舞》诗:“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只要君流盻,君倾国自倾。”

  • 寡耻少廉

    见“寡廉鲜耻”。少,缺欠。汉·桓宽《盐铁论·国疾》:“富者空减,贫者称贷。是以民年急而岁促,贫即寡耻,乏即少廉。此所以刑非诛恶,而奸犹不止也。”

  • 易水

    源见“燕市悲歌”。借指饯行送别之地。明何景明《易水行》:“寒风夕吹易水波,渐离击筑荆轲歌。”亦借指荆轲。清吴伟业《又咏古》之五:“古来有烈士,轵里与易水。”【词语易水】   汉语大词典:易水

  • 横笛似山阳

    源见“山阳笛”。表示感旧伤怀、追念亡友之情。唐罗隐《经故友所居》诗:“日暮街东策羸马,一声横笛似山阳。”

  • 磔鼠

    源见“鼠狱”。形容执法官吏治狱严明。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推公平而折狱,磔鼠谢其严明。”

  • 素侯

    源见“千树封侯”。指虽无爵禄封邑而生活享受可比王侯的人。宋苏轼《和刘长安题薛周逸老亭》:“虽辞功与名,其乐实素侯。”【词语素侯】   汉语大词典:素侯

  • 选妓征歌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二:“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妓,歌舞女艺人。后因以“选妓征歌”指逸乐放荡的生活方式。明冯梦龙《楚江情.歌筵买骏》:“选妓征歌惟买醉,只愁回首岁华虚。”并列 挑选妓女,征召歌伎

  • 丁字不识

    同“不识一丁”。宋陆游《书生叹》:“又不见垄头男子手把锄,丁字不识称农民。”

  • 车笠相逢

    源见“乘车戴笠”。喻初交。清尤侗《哭曹顾庵学士》诗之二:“车笠相逢三十年,少君一岁我随肩。”

  • 思发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诗:“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后因以“思发花前”形容归心急切。宋 陈坦之《沁园春》词:“思发花前,人归雁后,误记归帆千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