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悔读南华

悔读南华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四):“令狐綯(táo)曾以旧事访于庭筠,对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綯益怒,奏庭筠有才无行,卒不登第。庭筠有诗曰:‘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唐代诗人温庭筠因触怒权贵不得登第,以诗抒发愤懑,诗中有“悔读南华(即《庄子》)”之句。后用为典故,形容学问高深不为人所容。

宋.陆游《怀镜中故庐》诗:“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常悔读南华。”


述宾 南华,又称南华经、南华真经,是《庄子》的别名。唐代,《庄子》与《老子》并称经典。庄子被称为南华真人。后悔当初读了《南华经》,感慨自己学识渊博而不被人所容。语出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温庭筠》:“令狐绹曾以旧事访于庭筠,对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绹益怒,奏庭筠有才无行,卒不登第。庭筠有诗曰:‘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宋·陆游《怀镜中故庐》:“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尚~。”△常用于表现抑郁不得志之感慨。 →抑郁不得志 怀才不遇 ↔无怨无悔 适逢良机


悔读南华”意谓学问高深而不被人容。

“悔读”,后悔读。“南华”,必然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书。“南华”指的是什么呢? 指的是 《庄子》,道家崇奉 《庄子》为“《南华经》”。因此,“悔读南华”就是后悔读了 《庄子》这本书。

唐代令狐 ( táo) 为相时,曾向温庭筠 ( 词人) 问过一个问题。温庭筠才思敏捷,随口答道: “事出 《南华经》。这并非是僻书,希望您在公务闲暇之际,经常看看这些古籍。”令狐绹听了,心里很是生气,对温庭筠自然没有好印象。所以,温庭筠考试,最终都不能及第。他自己感慨地写诗道: “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事见 《唐诗纪事》。

后遂以 “悔读南华”表示遭人忌恨,学问高深而不为人容之意。


【词语悔读南华】  成语:悔读南华汉语词典:悔读南华

猜你喜欢

  • 三尺桐

    同“三尺焦桐”。宋苏轼《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诗:“赖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词语三尺桐】   汉语大词典:三尺桐

  • 敢怒而不敢言

    唐.杜牧《阿房宫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秦始皇的残暴统治,使其完全失尽人心,人们心中气愤而嘴上不敢说出来。后

  • 颠毛种种

    《左传.昭公三年》:“余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杜预注:“种种,短也。自言衰老,不能复为害。”又《国语.齐语》:“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韦昭注:“颠,顶也。毛,发也。”后因以“颠毛种种”谓衰老。明宋

  • 槎上张骞

    源见“乘槎”。指奉使远行之人。亦用以称美人的潇洒风度。宋 苏泂《摸鱼儿.忆刘改之》词:“任槎上张骞,山中李广,商略尽风度。”

  • 贾谊上书

    《汉书.贾谊传赞》:“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汉初文士贾谊

  • 沈侯瘦

    同“沈约瘦”。宋钱惟演《霜月》诗:“沈侯新觉瘦,宋玉旧多愁。”

  • 牛衣弊

    源见“牛衣对泣”。形容极端贫困。唐罗隐《寄袁皓侍郎》诗:“我寝牛衣弊,君居豸角危。”

  • 天马

    《史记.大宛列传》:“初,天子发书《易》,曰:‘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而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汉武帝

  • 狼籍

    形容非常零乱。唐柳宗元《田家 》诗之二: “公门少推怨,鞭朴恣狼籍。” ○杯盘狼籍。【词语狼籍】   汉语大词典:狼籍

  • 侯门如海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载:秀才崔郊爱慕一女子,赠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襟。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后以“侯门如海”形容权豪之家,宅第深邃,与世隔绝。唐.杜旬鹤《与友人对酒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