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戒之在得

戒之在得

得:贪得。 要以贪得无厌为戒。语出《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后汉书.马皇后纪》:“吾少壮时,但慕竹帛,志不顾命。今虽已老,而复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厉,思自降损。”明.耿定向《先进遗风》卷上:“刘忠宣公(大夏)戍肃州,行时,故人赠遗,悉谢绝。有总戎(某)公所举者,遗百金曰:‘患难中,非复在位时。’公曰:‘不闻语云“及其老也,戒之在得”乎?’”


猜你喜欢

  • 马少游

    源见“跕鸢”。指满足于平常生活之人。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二首》之一:“老夫多病蛮江上,颇忆平生马少游。”

  • 秋风过耳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卷二):“十七年,余祭卒。余昧立,四年卒。欲授位季札,季札让,逃去,曰:‘吾不受位,明矣!昔前君有命,已附子臧之义,洁身清行,仰高履尚,唯仁是处。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

  • 白衣苍狗

    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以“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宋张元幹《瑞鹧鸪.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词:“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主谓 比喻世事变幻迅速。语本

  • 隔靴爬痒

    同“隔靴搔痒”。清 钱大昭《迩言》卷六:“《朱子语类》云:圣人只是识得性。百家纷纷,只是不识性字。扬子鹘鹘突突,荀子又所谓隔靴爬痒。”见“隔靴搔痒”。清·钱大昭《迩言》卷6:“《朱子语类》云:……扬子

  • 扑作教刑

    扑( ㄆㄨ pū ):即槚楚,是古时学校中用作体罚的一个器具。 古代掌管教化的人犯了过错,罚以扑刑。 表示薄罚示惩。语出《书.舜典》:“鞭作官刑,扑作教刑。”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五:“一时好

  • 燬犀

    亦作“燃犀”,燃烧犀角。《晋书.温峤传》:“(峤)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毁:同燬。古传烧犀角可以照妖,后借用为洞察奸邪

  • 长恶靡悛

    见“长恶不悛”。【词语长恶靡悛】  成语:长恶靡悛汉语大词典:长恶靡悛

  • 未学孙吴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骠骑将军(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西汉名将霍去病,未曾学过孙吴兵法,却战勋卓著,这一是说明重实践的作用

  • 飞鹢退

    源见“六鹢风”。六鹢退飞,形容风大。清钱谦益《大风发谷城山》诗:“合沓饥鸱号,排荡飞鹢退。”

  • 素丝变

    源见“墨子悲染丝”。喻指受世俗影响而改变本性。唐骆宾王《帝京篇》:“黄金销铄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