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

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又《里语证实.打草惊蛇》引《续常谈》作“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注云:“言汝诉主簿贪贿如打草,则我为蛇之被惊知戒矣。”原喻惩彼戒此,后用以喻作事不密而惊动对方。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谁更敢倒凤颠鸾,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十回:“老武赶紧告诉大家,事情要慢慢干,不要性急,走漏了风声,打草惊蛇,就会坏了大事。”


连动 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用以指做事考虑不周,行动不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和防备。语本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不管他是真是假,你的人都得仔细盯着,既不要与之联手,也不要~。”△贬义。用于办事不周密。 →因小失大 敲山震虎 ↔闻风不动 纹丝不动。也作“打草蛇惊”。


解释惊:惊动。拨打草丛惊动了草丛里的蛇。比喻行事泄密而惊动对方。

出处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南唐的王鲁在当涂做官时,一心想着如何弄到钱财。恰逢当时辖区的老百姓联名向县令告状,说主簿大人贪污受贿。王鲁明白案件与自己多有牵连,心里惊慌,竟然在状子上批示说:“你们虽然只打了草,我其实已经像草中的蛇一样,受到了惊吓。”这件事在当时成了好事者热议的内容。

反义引蛇出洞

例句

为了不打草惊蛇,同时也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公安局决定对这艘可疑渔船进行暗中监视。


【词语打草惊蛇】  成语:打草惊蛇汉语词典:打草惊蛇

猜你喜欢

  • 惟有读书高

    明.柯丹邱《荆钗记.会讲》:“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古人极端重视读书,认为只此一条路才是进取之途,才是高尚的行径;同时对于其他的行道都持轻视的态度。后用为重视读书求学问之语。明.范受益《寻

  • 甘英穷西海

    《后汉书.西域传》:和帝永元“九年,班超遣掾甘英穷临西海而还。皆前世所不至,《山经》所未详,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又,《西域传论》:“其后甘英乃抵条支而历安息,临西海以望大秦,拒玉门、阳关者四万

  • 履冰

    同“履薄临深”。《汉书.韦贤传》:“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继祖考。”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至于恭命之时,犹切履冰之惧。”【词语履冰】   汉语大词典:履冰

  • 藏书在壁

    源见“孔壁遗文”。指遗留下垂世之作。唐方干《哭江西陈陶处士》诗:“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 凌烟像

    同“凌烟画像”。宋刘辰翁《摸鱼儿.寿王城山》词:“凌烟像,空倚临风玉树。”【词语凌烟像】   汉语大词典:凌烟像

  • 弘演纳肝

    《吕氏春秋.忠廉》:“卫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于使。翟人攻卫……及懿公于荥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襮。’因自杀,先出其腹实,内懿公之肝。”后因以

  • 鸡栖于埘

    埘( ㄕˊ shí ):在墙上凿的鸡窝。 鸡子在窝里栖息。语出《诗.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毛传:“凿墙而栖曰埘。”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部.行乐第一》:“鸡栖于埘,

  • 草莽之臣

    草莽:丛生的杂草。比喻在野之人。旧指在野未出仕的人。《孟子.万章下》:“在野曰草莽之臣。”偏正 在野的,没有做官的人。《孟子·万章下》:“在野曰:‘~’。”△多用于称人方面。也作“草茅之臣”、“草莱之

  • 不忍过西州

    同“羊昙泪”。唐刘禹锡《途次敷水驿》诗:“今来重垂泪,不忍过西州。”

  • 浣纱津

    同“浣纱溪”。唐楼颖《西施石》诗:“西施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思杀人。”【词语浣纱津】   汉语大词典:浣纱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