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一六:“其有知得某人诗好,某人诗不好者,亦只是见已前人如此说,便承虚接响说取去,如矮子看戏相似,见人道好,他也道好。及至问着他哪里是好处,原不曾识。”此典故喻对事自己毫
谓一人歌唱,三人应和。《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参见“一倡三叹”。见“一倡三叹”。《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词
源见“玉石俱焚”。比喻好坏不分。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善小人之小善,谓之善善;恶君子之小过,谓之恶恶。此则蒿兰同臭,玉石不分,屈原所以沉江,卞和所以泣血者也。”亦比喻好坏同归于尽。《说岳全传》三
利用祸害而取得福利。转化失败而取得成功。 表示善于因势利导。语出《战国策.燕策一》:“齐人紫败素也,而贾十倍;越王勾践栖于会稽,而后残吴霸天下:此皆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者也。”后多引作〔因祸而为福
同“凌烟画像”。唐司空图《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汉廷剑履,名臣之礼秩皆优;烟阁丹青,上将之风棱如在。”
《山海经.北山经》:“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梁纪》曰:“武帝(注:梁武帝萧衍)平齐,获侍儿十余辈,颇娱于目。为郄(一作
此典为王珪身为宰相,庸碌无为,上朝退朝,惟诵圣旨事。王珪(1019-1085年),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仁宗时进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神宗熙宁三
《晋书.谢奕传》:“与桓温善,温辟为安西司马,犹推布衣好。……常逼温饮,温走入南康主门避之,奕遂携酒就听事引温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在。’温不之责。”“老兵”本义是指老年兵士,后
源见“千里莼羹”。借指乡土特产。唐李商隐《赠郑谠处士》诗:“越桂留烹张翰鲙,蜀姜供煮陆机莼。”【词语陆机莼】 汉语大词典:陆机莼
《荀子.劝学》:“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苕,苇花。蒙鸠将巢筑在芦苇之端,巢虽完美,但基础不固,故风至苕折,卵破子死,酿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