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昭陵石马

昭陵石马

《天宝遗事》:“潼关之战,禄山将崔乾祐领白旗军左右驰突,又见黄旗军数百队,官军潜谓是贼,不敢逼之。须臾,见与乾祐斗,黄旗军不胜,退而又战者不一,俄不知所在。后昭陵(注:唐太宗陵墓)奏:是日灵宫前石人马汗流。”(引自《佩文韵府》卷七十四)又《钦定唐书.五行志》:“至德二载,昭陵石马汗出。”

据传闻记载,唐军与安史叛军在潼关作战时,唐太宗陵寝地的石人石马曾帮助官军抗击叛军。后据看守昭陵的官员报告说,此日陵宫前的石人石马悉皆流汗。后因用为咏陵寝地石人石马显灵,抗敌助战的典故。

唐.李商隐《复京》诗:“虏骑胡兵一战催,万灵回手贺轩台。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此借以赞李晟战胜朱泚军不依靠各道兵马援助。


【典源】 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阵之既败也,(崔) 乾祐领白旗引左右驰突往来,我军视之,状若神鬼,又见黄旗军数百队,军官潜谓是贼,不敢逼之。须臾,又见与乾祐斗,黄旗不胜,退而又战者不一,俄然不知所在。后昭陵奏: 是日灵宫石人马汗流。”

【今译】 唐玄宗时,安禄山起兵作乱,唐将哥舒翰与叛军崔乾祐部作战。崔乾祐领白旗左右奔驰来往,其势汹汹,忽然见到黄旗军几百队,与崔军作战,不能取胜,退而又战,一会儿又不见了。后来昭陵 (唐太宗墓) 官报告,当天墓前的石人石马流汗。即其显灵曾与叛军战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与叛军作战,维护王室。

【典形】 驰石马、石马、石马汗流、五陵石马、昭陵石马、石马在昭陵、石马汗如水、石马灵战。

【示例】

〔驰石马〕 清·黄遵宪《乌之珠歌》:“何如死殉待昭陵,风雨灵旗驰石马。”

〔石马〕 唐·杜甫《行次昭陵》:“玉衣晨自举、石马汗常趋。”

〔石马汗流〕 明·高启 《神弦曲》:“秋灯画壁重烟埃,石马汗流神下来。”

〔五陵石马〕 清·陈维崧《沁园春·题徐渭文》:“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

〔昭陵石马〕 唐·李商隐《复京》:“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


猜你喜欢

  • 量移

    唐朝制度,得罪被贬至远方的官吏,遇赦则酌量移至近处,谓之“量移”。《旧唐书.玄宗纪上》:“大赦天下,左降官量移近处。”唐代白居易《自题》诗:“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词语量移】   汉语大

  • 蘧大夫知非之年

    源见“蘧瑗知非”。指五十岁。清胡介《复龚中丞定山书》:“介与定山去蘧大夫知非之年,止三四岁矣,亦当思一闲着,求一退步。”

  • 红紫夺朱

    谓红、紫以间色夺朱。比喻以邪夺正。《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邢昺疏:“此章记孔子恶邪夺正也。恶紫之夺朱也者,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也。”亦作“红

  • 横槊赋诗

    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建安之后,天下之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又宋.苏轼《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颜渊乐箪瓢

    同“颜回乐道”。汉班固《答宾戏》:“颜潜乐于箪瓢,孔终篇于西狩。”

  • 饭囊酒瓮

    借指无所作为之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 “今世士大夫但不读书,即今武夫,乃饭囊酒瓮也。” 参见:○酒囊饭袋见“酒瓮饭囊”。宋·陆游《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词语

  • 濯龙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传》:“帝幸濯龙中,并召诸才人。”李贤注引《续汉纪》:“濯龙,园名也,近北宫。”濯龙,东汉宫苑名,在洛阳西南角。后借指皇室。唐武元衡《昭德皇后挽歌》词:“国门车马会,多是濯龙亲。”

  • 佩觿

    《诗经.卫风.芄兰》:“芄兰之友,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佩觿”亦称“佩饰”,是古代用来解结的锥形骨制品。《诗经》中有“童子佩觿”之句。故后以“佩觿”喻指童年人。唐.司空曙《送王使君小子孝廉

  • 辅牙相倚

    同“辅车相依”。《新唐书.李正己传》:“本名怀玉,至是赐今名,遂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十州,与田承嗣、薛嵩、李宝臣、梁崇义辅牙相倚。”主谓 颊骨与牙床相互倚傍。比喻关系紧密利害攸关。

  • 绣衣

    同“绣衣持斧”。《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词语绣衣】   汉语大词典: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