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晋君听琴

晋君听琴

韩非子.十过》:春秋时,卫灵公携乐官师涓访晋,晋平公欲闻新声而使师涓鼓琴。未终曲,晋乐师旷阻止不用再弹,平公问其所以,“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故闻此声者,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不可遂。’”平公固请师旷允许师涓奏完此乐,又请师旷奏清徵之声,接着又要求师旷奏清角之声,“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而有玄云自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手足不灵活)病。”

春秋时候晋平公喜听音乐,追求逸乐,他固请师旷奏清角之声,结果引出晋国大旱,他自己也得了罢癃的病症。这个故事虽然玄虚,而韩非的用意却在于指出,不务治国之本,却一味追求声色享乐,其结果必然导致穷身败国。后以“晋君听琴”比喻不务国政,却一味追求声色狗马引出的教训。“靡靡之乐”后常作“靡靡之音”,原形容柔弱、委靡不振的乐声,后泛指一切不健康的黄色乐曲。

史记.殷本纪》:“(纣)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郭沫若《孔墨的批判》:“故尔所谓‘郑声淫’的‘淫’应该是过高的意思,决不是如像《毛毛雨》之类的那种所谓靡靡之音,倒是可以断言的。”


【典源】 《韩非子·十过》:“(卫灵公)遂去之晋。晋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酒酣,灵公起曰:‘有新声,愿请以示。’平公曰:‘善。’…… (晋平公) 反坐而问曰:‘音莫悲于清徵 (zhi) 乎?’师旷曰:‘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而闻乎?’师旷曰:‘不可。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作为清角。今主君德薄,不足听之,听之将恐有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听之。’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而有玄云从西北方起; 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病。”

【今译】 春秋时卫灵公到晋国去,晋平公在施夷之台设宴欢迎。酒酣之时,灵公起身说:“听说有新乐,请演奏。”平公说:“好。”于是平公先让师涓演奏清商之曲,又使师旷弹奏清徵之音。平公又问:“没有比清徵更新的音乐吗?”师旷答道:“清徵不如清角。”平公说:“可以听听吗?”师旷说:“不可以听。从前黄帝与鬼神在泰山之巅聚会,作下《清角》乐曲。您今德薄,不能听它,听了恐将招祸。”然而平公坚持要听,师旷不得已而弹奏。一弹,则黑云从西北方涌来; 再弹,顿时风雨交加,撕碎帘帷,掀翻食具,吹落屋瓦。宾客四散逃走,平公伏在屋子里怕得发抖。以后晋国连续三年大旱,赤地千里,平公也身患重病。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音乐泣鬼神、惊天地; 也用以指君主不理政事,逸乐误国。

【典形】 飞瓦弹清角、晋君听琴、清角。

【示例】

〔飞瓦弹清角〕 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赠傅羲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晋君听琴〕 唐·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清角〕 魏·曹丕《善哉行》:“清角岂不妙,德薄所不任。”


猜你喜欢

  • 稻粱谋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谓哀公曰:‘……夫黄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黍粱,无此五德者,君犹贵之者何也?以其所以来者远也。故臣将去君,黄鹄举矣!’”唐.杜甫《杜工部

  • 千林橘

    同“千头木奴”。元冯子振《题钮楚士隐居》诗:“亦有千林橘,柯叶霜不改。”

  • 谤木

    见“诽谤之木”条。【词语谤木】   汉语大词典:谤木

  • 逸少白鹅

    源见“换鹅书”。逸少,王羲之的字。为王羲之爱鹅的典实。元 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莺花十二行窝,几度东风,一枕南柯。支遁青骊,李斯黄犬,逸少白鹅。”【词语逸少白鹅】  成语:逸少白鹅汉语大词典:逸

  • 行己有耻

    行己:约束自己行为。耻:羞耻之心。 意谓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行为。语出《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汉.班昭《女诫》:“清闲贞

  • 海客白鸥

    参见:鸥鸟忘机

  • 孤鸾影

    源见“镜鸾”。喻指孤独寂寞的身影。宋韩玉《贺新郎》词:“零乱云鬟慵梳掠,傍菱花,羞对孤鸾影。情易感,恨难醒。”

  • 幕里红丝

    源见“丝幕牵红”。喻指深闺待字的美女。明高明《琵琶记.奉旨招婿》:“屏间孔雀人难中,幕里红丝谁敢牵?”【词语幕里红丝】  成语:幕里红丝汉语大词典:幕里红丝

  • 下箸万钱

    同“日食万钱”。元陈高《丁酉岁述怀一百韵》:“下箸万钱费,挥金一笑偿。”

  • 韩国刺相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传》:“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战国韩烈侯时,严遂与相国侠累争权结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