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更弦易辙

更弦易辙

同“改弦易辙”。《明史.潘埙传》:“今春秋已盛,更弦易辙,此其时也。”


并列 更换乐器上的弦,改变车子走的道路。比喻改变从前的行为或做法。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欲以一切苟且之政,补目前罅漏,非长治之道也。”△褒义。用于描写变化。→改弦易辙易辙改弦 ↔重蹈覆辙。 也作“更弦改辙”。


【词语更弦易辙】  成语:更弦易辙汉语词典:更弦易辙

猜你喜欢

  • 犁牛

    源见“犁生骍角”。比喻劣父。《聊斋志异.柳生》:“犁牛尚有子,何害?”又:“尚未知犁牛,何知其子?”【词语犁牛】   汉语大词典:犁牛

  • 伐性刀

    源见“眉斧”。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唐白居易《寄卢少卿》诗:“艳声与丽色,真为伐性刀。”【词语伐性刀】   汉语大词典:伐性刀

  • 委罪

    推卸罪责,加于别人。《晋书.王裒( ㄆㄡˊ póu 掊)传》:“父仪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曰:‘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曰:‘责在元帅。’帝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遂引出斩之。”仪:

  • 高尚其事

    见〔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 五马渡江

    《晋书.元帝纪》:“太安(晋惠帝年号)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王室沦覆,帝(指琅琊王司马睿,后即位,即晋元帝)与西阳(西阳王司马羕)、汝南(汝南王司马祐)、南顿(南顿王司马宗)、

  • 共为唇齿

    源见“虢灭虞亡”。谓相互依存。《三国志.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述宾 比喻相互依存,共有利害关系。《三国志·蜀书·邓芝传

  • 谢女解围

    《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中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 寒盟

    《左传.哀公十二年》:“公会吴于橐皋,吴子使大宰嚭请寻盟。公不欲,使子贡对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结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为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犹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

  • 冯衍不遇

    《后汉书.冯衍传》载: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光武帝以其归降较晚,黜而不用,衍上书陈八事,帝将召见,因权贵谗毁而不得入。后“为诸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

  • 燕昭

    源见“黄金台”。指燕昭王,后代称其为渴于求贤之君。宋范仲淹《上张右丞书》:“昔郭隗以小才而逢大遇,则燕昭之名于今称道。”【词语燕昭】   汉语大词典:燕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