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曾子三费

曾子三费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子夏过曾子(子夏名卜商,曾子即曾参,他们都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入食。’子夏曰:‘不为公费乎?’曾子曰:‘君子有三费,饮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乐(音lè),钟磐琴瑟不在其中。’子夏曰:‘敢问三乐。’曾子曰:‘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音wèi),此一乐也;有亲可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子夏曰:‘敢问三费。’曾子曰:‘少而学,长而忘,此一费也;事君有功,而轻负之,此二费也;久交友而中绝之,此三费也。’子夏曰:‘善哉!……’”

“三费”,是三种无价值无意义的耗费,曾参所指是事有始无终、半途而废的意思,即所谓“学而后忘”,“功而后负”,“交而后止”,前功尽弃,这是很遗憾的事。“三乐”,是三件值得高兴的事,曾参所指即“奉亲”,“事君”,“教子”,倘有成效,其乐无穷。后因以“曾子三费”为警人善始善终,切勿前功尽弃的典故。

文选》卷二十六南朝宋.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爱似庄念昔(《庄子.徐无鬼》:‘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及朞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久敬曾存故。”后句即暗用“曾子三费”之典。


猜你喜欢

  • 伏虎威

    《管子.小问》:“桓公乘马,虎望见之而伏。桓公问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对曰:‘意者君乘駮马而盘桓,迎日而驰乎?’公曰:‘然。’管仲对曰:‘此駮象也。駮食虎豹,故虎

  • 谑浪笑傲

    戏言放浪,调笑不恭。《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敖:通“傲”,倨慢。钱钟书《围城》七:“今天是几个熟人吃便饭,并且有女人,他当然谑浪笑傲,另有适应。”见“谑浪笑敖”

  • 黄金约

    源见“一诺千金”。指极有信用的期约。唐罗隐《冬暮寄裴郎中》诗:“仙郎旧有黄金约,沥胆隳肝更祷祈。”【词语黄金约】   汉语大词典:黄金约

  • 平原饮

    同“平原十日饮”。清钱谦益《东壁楼简程鲁瞻》诗:“他时得遂平原饮,倾盖相看笑白头。”【词语平原饮】   汉语大词典:平原饮

  • 岁星方朔

    旧题汉.郭宪《东方朔传》:“朔未死时,谓同舍郎曰:‘天下人无能知朔,知朔者唯太王公耳。’朔卒后,武帝得此语,即召太王公问之,曰:‘尔知东方朔呼?’公对曰:‘不知。’‘公何所能?’曰:‘颇善星历。’帝问

  • 挈瓶之智,不失守器

    见“挈瓶之知”。《战国策·赵策一》:“人有言,~。”

  • 柏梁

    同“柏梁台”。唐韦渠牟《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此》诗:“终期内殿联诗句,共汝朝天会柏梁。”【词语柏梁】   汉语大词典:柏梁

  • 草靡风行

    见“风行草偃”。《陈书·宣帝纪》:“~,冀以变俗。

  • 舍近求远

    形容舍弃易于取得的,反而追求不易取得的,用以批评不讲求实际效果。臧宫(?-58年)字君翁,颖川郏(今河南郏县)人。东汉光武帝将,以功封朗陵侯。建武27年(公元51年)上书请趁匈奴内乱时前往攻击。光武帝

  •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休官:谓辞去官位。林下:幽僻的环境,引申指退隐的处所。何曾:何尝,几曾。用反诘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不。 人们会面时都说辞官回家好,可退隐在林下的并不曾见到一个人。 表示人们口头上清高,实则热衷于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