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丧斯文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在匡地受困,他说:“如果老天不丧失‘文’,那么匡人能把我怎样呢?”孔丘说的“文”是指礼乐。他认为周文王死后,正是他继承了文王的礼乐制度的一套理论。后人遂以“斯文”指儒者或文人,也用指文雅、典雅。“未伤斯文”喻指文雅犹存。
元.汪元亨《双调.折桂令》:“叹天之未丧斯文,剑气丹光,酒魄诗魂。”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在匡地受困,他说:“如果老天不丧失‘文’,那么匡人能把我怎样呢?”孔丘说的“文”是指礼乐。他认为周文王死后,正是他继承了文王的礼乐制度的一套理论。后人遂以“斯文”指儒者或文人,也用指文雅、典雅。“未伤斯文”喻指文雅犹存。
元.汪元亨《双调.折桂令》:“叹天之未丧斯文,剑气丹光,酒魄诗魂。”
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后因以“梦笔生花”比喻文人才思大进,著述琳琅。《元诗选》郭界《快雪斋集.赠笔工范君用》诗:
同“泣前鱼”。唐 长孙左辅《古宫怨》诗:“重远岂能惭沼鹄,弃前方见泣船鱼。”
平津:地名,在今河北盐山县南,是西汉丞相公孙弘的封地。汉武帝元朔年间,公孙弘取代薛泽任丞相。在这以前,汉朝一直从封侯者中选拔丞相,只有公孙弘丞相没有爵位。于是汉武帝发布诏书说:“我很赞赏古代圣君治国之
累卵:以卵相叠。比喻极其危险。《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述补 危险得像摞起来的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打碎。形容十分危险。语本《韩非子·十过》:“其君之危,犹
源见“染指”。指精美的食物。元方回《寓杭久无诗长至后偶赋怀归五首呈仁近仲实》之四:“归与儿曹煮春荠,故应有味胜鼋羹。”【词语鼋羹】 汉语大词典:鼋羹
旧题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猿五百岁化为玃,玃千岁化为老人。”传说猿五百年化为玃,玃一千年化为老人。后遂用为咏老猿之典。唐.杜甫《瞿塘两崖》诗:“猿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同“金门大隐”。傅尃《次韵答今希见过王仙馆中留别》之四:“诸葛苟全倦闻达,东方大隐且栖迟。”
同“吴市吹箫”。清杨昭《〈闲止书堂集钞〉跋》:“沉冤望雪,曾传吴市之箫;急难号天,爰下秦庭之泪。”【词语吴市之箫】 成语:吴市之箫汉语大词典:吴市之箫
《三国志.吴书.孙皓传》裴松之注引《吴录》曰:“(纪)陟字子上,丹杨人。……孙休时,父亮为尚书令,而陟为中书令,每朝会,诏以屏风隔其座。”三国吴孙休当政时,纪陟任中书令,他父亲纪亮任尚书令。每朝会时,
源见“班荆道故”。指五代和宋时设于京郊接待外国使臣的宾馆。《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甲寅,敕斩彦饶于班荆馆。”胡三省注:“《左传》,楚伍举与声子相善,伍举出奔,声子遇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