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于上下,光被四表
见〔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见〔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源见“杖头钱”。指沽酒钱。清赵翼《季女出嫁》诗之二:“力怯登山屐,资悭挂杖钱。”
比喻富于经验的人能够在工作中起引导作用。春秋时期,管仲、隰朋二人随同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天出征,到冬天才返师回国。由于历时较久,归国途中迷了路。管仲出主意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用的。于是将老马放在前面带路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意者臣愚而不概于王心邪?亡其言臣者贱而不可用乎?”后以“概心”谓关心。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三:“今部寺堂上官,遇事不概心者,必别折陈奏,始免会同画押。”【词语概心】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后魏河涧王琛,……有婢朝云,善吹篪(注:音chí,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横吹,形似笛),能为团扇歌、陇上声。琛为秦州刺史,诸羌外叛,屡讨之不降。琛令朝云假为贫妪,吹篪而乞。
源见“献曝”。喻忠君爱国之心。明郑若庸《玉玦记.诏封》:“应甄录汗马勋劳,还展布负暄忠爱。”【词语负暄】 汉语大词典:负暄
《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于菟(斗谷,复姓;于,音wū;斗谷于菟即令尹子文)为令尹,自毁(减少)其家,以纾(援解)楚国之难。”斗谷于菟作楚国令尹时,用尽自家之财援助国家,缓解楚国的困难。后因以“毁家
《书.益稷》:“〔帝〕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孔传:“股肱之臣喜乐尽忠,君之治功乃起。”后以“喜起”谓君臣协和,政治美盛。清黄宗羲《子刘子形状》:“方且为内降,为留中不报,又何以追
《书.益稷》:“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康:太平。本为古代歌谣,称颂君明臣良,诸事安宁。后以“康哉之歌”泛指赞颂太平盛世之辞。《晋书.段灼传》:“朝廷咏康哉之歌,山薮无伐檀之人
《国语.晋语七》:“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三国吴.韦昭注:“景钟,景公钟。”春秋时,晋将魏颗,战胜秦军,建立功勋,晋景公将战功铭刻在钟上。后遂用
源见“胯下之辱”。指忍辱。元黄溍《效古》诗之二:“淮阴初寄食,曲腰胯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