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栾巴噀酒

栾巴噀酒

葛洪神仙传.栾巴》载:东汉成都人栾巴,精于道术,一次在朝廷大宴中,将皇帝赐的酒洒向西南,朝廷要治他不敬之罪,他说:“臣适见成都市上火,故臣漱酒为雨救之,非敢不敬。”探问之,果然。后用为救火之典。唐李瀚蒙求》:“栾巴噀酒,偃师舞木。”清袁枚《随园随笔.古书所载不同》:“世传栾巴噀酒水救火,而《后汉书.方术传》噀酒救火者樊英郭宪,横非栾巴也。”


【典源】 晋·葛洪 《神仙传·栾巴》:“(栾巴) 征为尚书郎,正旦大会,巴后到,有酒容,赐百官酒,又不饮而西南向噀 (xun) 之。有司奏巴不敬,诏问巴。巴曰:‘臣乡里以臣能治鬼护病,生为臣立庙。今旦有耆老,皆来臣庙中享,臣不能早饮之,是以有酒容。臣适见成都市上火,臣故漱酒为尔救之,非敢不敬,当请诏问,虚诏抵罪。’乃发驿书问成都,已奏言: 正旦食后失火,须臾,有大雨三阵,从东北来,火乃止,雨着人皆作酒气。”《后汉书·栾巴传》注亦引之。《后汉书·方术列传·樊英传》:“尝有暴风从西方起,英谓学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今记其日时。客后有从蜀都来,云‘是日大火,有黑云卒从东起,须臾大雨,火遂得灭。’于是天下称其术艺。”一般称引栾巴事。

【今译】 后汉时栾巴任尚书郎,元旦群官聚会,栾巴来迟,而且面带酒色,皇帝赐酒又不饮而向西南方喷出去。有纠察官员奏巴不敬之罪,皇帝责问,栾巴说:“臣家乡的人因为臣能驱鬼治病,为臣立庙,今天元旦故乡父老都来庙中祭祀,我不能喝早酒,因此面带酒色。刚才臣见成都市上失火,因而漱酒去扑救,并非不敬,陛下可以发诏去问。”于是发驿书问成都,不久成都来奏: 元旦食后失火,不一会,有大雨三阵,从东北来,将火扑灭,雨中带有酒气。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饮酒或失火事。

【典形】 巴噀火、成都酒、成都救火、西南噀酒、噀酒、噀雨巴。

【示例】

〔巴噀火〕 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九钻巴噀火,三蛰楚祠春。”

〔成都酒〕 明·汤显祖《壬申除夕邻火延尽余宅》:“正旦成都酒,糜家好妇车。”

〔成都救火〕 北周·庾信《正旦蒙赵王赍酒》:“成都已救火,蜀使何时回?”

〔西南噀酒〕 唐·岑参《醴泉东溪送程皓入蜀》:“西南如噀酒,遥向雨中看。”

〔噀酒〕北周·庾信《见游春人》:“那能学噀酒,无处似栾巴。”

〔噀雨巴〕 宋·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云蒸作雾楷,火灭噀雨巴。”


【词语栾巴噀酒】  成语:栾巴噀酒汉语词典:栾巴噀酒

猜你喜欢

  • 螟蛉之子

    螟蛉,稻螟蛉的幼虫,常为金小蜂捕去置于蜂窠中以为其幼虫食物。古人错认为金小蜂养螟蛉为子。后人即以螟蛉指代养子。《诗经》中称,平原上种大豆,人们都来采摘它。螟蛉虫的小儿子,小金蜂辛苦背抱它。如果教育下一

  • 武陵客

    同“桃源人”。元揭傒斯《寻舍弟将东牢宿野店》诗:“茅店溪边冷,松林石上疏。如逢武陵客,风景未应殊。”【词语武陵客】   汉语大词典:武陵客

  • 舟楫时英

    源见“傅说霖”。称美宰辅大臣。唐李世民《春日登陕州城楼》诗:“巨川何以济?舟楫伫时英。”

  •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以前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可作为以后行事的借鉴。语出《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汉.贾谊《过秦论下》:“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昔象封有鼻,不任

  • 得马失马

    源见“塞翁失马”。谓世事多变,祸福相依。宋黄庭坚《梦中和觞字韵》:“作云作雨手翻覆,得马失马心清凉。”见“得马生灾”。【词语得马失马】  成语:得马失马汉语大词典:得马失马

  • 鸡鸣戒旦

    源见“鸡鸣之助”。谓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晋书.赵至传》:“鸡鸣戒旦,则飘尔晨征;日薄西山,则马首靡托。”主谓 戒旦,指黎明时警人睡醒。鸡一啼叫就醒。形容怕误正事而催促早起。语本《诗经·齐

  • 朱幻碧

    源见“看朱成碧”。谓世事变幻,不可捉摸。曾念圣《同放舅过法源寺看栝其一枯矣遂作歌》:“只今故物百何有,到眼差同朱幻碧。”

  • 式围

    《诗.商颂.长发》:“帝命式于九围。”毛传:“九围,九州也。”后因以“式围”称九州。明杨慎《丹铅总录.地理》:“汤时,鬼方已内属于式围之中,而复叛于中衰之日,故高宗代之以中兴殷道也。”【词语式围】  

  • 颜回巷

    同“颜回陋巷”。明 邵璨《香囊记.讲学》:“求仁未入仲由堂,安贫且卧颜回巷。”

  • 厌丘嫂

    源见“丘嫂颉羹”。指不忘前嫌。宋苏轼《哭刁景纯》诗:“但知从德公,未省厌丘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