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表示不因自己的爱憎而抹去了对方的短处或长处。语出《礼记.曲礼上》:“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孔颖达疏,“谓凡与人交,不可以己心之爱憎,诬人之善恶。”宋.刁衎《上真宗皇帝论进善去恶疏》:“开谏诤之门,塞谗佞之口,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猜你喜欢

  • 毛女

    汉刘向《列仙传.毛女》:“毛女者,字玉姜,在华阴山中,猎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也,秦坏,流亡入山避难,遇道士谷春,教食松叶,遂不饥寒,身轻如飞,百七十余年,所止岩中有鼓琴声云。”后用以为

  • 许由心

    同“许由洗耳”。唐鲍溶《题吴徵君岩居》诗:“尧泽润天下,许由心不知。”

  • 扬子瓿

    同“扬雄瓿”。清赵翼《汪文端公殁已数月以诗哭之》诗:“书成扬子瓿,调绝伯牙弦。”

  • 子云辱

    源见“扬雄投阁”。借指无端获罪受辱。清吴伟业《毛子晋斋中读西台恸哭记》诗:“尚笑君房痴,宁甘子云辱。”

  • 揭竿而起

    汉贾谊《过秦论上》:“〔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后因以“揭竿而起”指武装暴动。清昭梿《啸亭杂录.杨诚斋军门》:“公尝入陛见,其署篆者暴虐,激变营兵,乱军蒲大芳揭竿而起。

  • 孔子师项橐

    《战国策.秦策五》:“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淮南子.修务训》:“夫项讬七岁为孔子师,孔子有以听其言也。以年之少,为闾丈人说,救敲不给,何道之

  • 笑杀楼上人

    源见“蛾眉笑躄”。戏指人蹇跛,被人取笑。唐白居易《强起迎春戏赠思黯》诗:“他时蹇跛纵行得,笑杀平原楼上人。”

  • 出昼

    《孟子.公孙丑下》:“‘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孟子曰〕:‘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

  • 媚奥

    《论语.八佾》:“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王孙贾是卫国大夫,当时很有实权,他想让孔子依附自己,故引“媚灶”的俗语来作试探。孔子不买他的帐

  •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多听各方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只听一面之辞,就会昏暗不明。语出《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范祖禹《唐鉴》卷三引作“兼听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