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王佐之才

王佐之才

王:帝王。佐:辅助。指具有辅佐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汉书·董仲舒传赞》说:“刘向曾称颂董仲舒有辅佐帝王建功业、治天下的大才干,即使辅佐商汤王的伊尹、辅佐周武王的吕尚这样的贤相也不过如此。至于辅佐齐桓公的管仲、辅佐齐景公的晏婴之流,不过是辅佐着霸主罢了,他们更难以与董仲舒相比了。”后以此为典,咏安邦治国的贤才。

【出典】:

汉书》卷56《董仲舒传·赞》2526页:“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通“无”)以加,管、晏之属,伯(同“霸”)者之佐,殆不及也。’”

【例句】: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之才也。’” 唐·姚思廉《梁书·孔休源传》:“董仲舒华令思何以尚此,可谓后生之准也。观其此对,足称王佐之才。” 唐·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当朝一见,许其王佐之才;行路相逢,知其美人之赠。” 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之14:“地寒命且薄,徒抱王佐才。” 唐·皮日休《太湖石》:“苟有王佐才,崛起于太湖;试问欲西笑,得如兹石无?”


偏正 指有辅助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北齐书·杜弼传》:“州牧任城王澄闻而召问,深相嗟赏,许以~。”△褒义。多用于描写辅助帝王治理国家的才能或人才。→栋梁之材 倜傥之才 ↔膏粱子弟。


【词语王佐之才】  成语:王佐之才汉语词典:王佐之才

猜你喜欢

  • 陆公书厨

    比喻读书很多,但不会使用的人。陆公,即陆澄(425-494年),字彦渊,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小时非常好学,博览群书,知之甚多,走路、吃饭、睡觉都手不释卷。始为宋太学博士,宋亡,累任齐给事中,尚书等

  • 豚子

    同“豚儿”。明章懋《与邓侍御书》:“仍令豚子,具词陈告,惟先生怜之念之。”【词语豚子】   汉语大词典:豚子

  • 彭蠡龙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〇“神奇”:“彭蠡小龙,显异至多,人人能道之。……诏封神为顺济王,遣礼官林希致诏。子中(注:林希字)至祠下,焚香毕,空中忽见一蛇坠祝肩上,祝曰:龙君至矣。……明日,子中还,蛇在

  • 二俊彩

    参见:入洛

  • 鉴鸾

    同“镜鸾”。鉴,镜子。唐王涣《惆怅》诗之四:“诀别徐郎泪如雨,鉴鸾分后属何人?”【词语鉴鸾】   汉语大词典:鉴鸾

  • 角巾私第

    角巾:古时隐士常戴的一种有棱角的头巾。私第:私人的住宅。去官服而居私宅,表示功成隐退。王濬(jùn)事迹见“梦喜三刀”条。武帝司马炎咸宁年中,王濬累次进言伐吴,武帝深以为然,咸宁五年(公元279年),

  • 杜曲桑麻

    唐.杜甫《曲江》诗:“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杜曲,地名,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少陵原东南,唐时为大姓杜氏聚居处,杜曲称北杜,杜固称南杜。杜甫曾居杜曲。后遂以“杜曲桑麻”指在家务农。元.张可久〔双

  • 海内横流

    源见“沧海横流”。比喻时世动乱不安。宋陆游《往事》诗:“海内横流日,吾犹及建炎。”

  • 善宦

    熟悉做官之道。《史记.汲郑列传》:“黯姑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安文深巧,善宦,官四至九卿。”黯:汲黯。太子洗马:太子出行时作前驱的官。【词语善宦】   汉语大词典:善宦

  • 耕御路

    即将亡国的预兆。《晋书.五行志》“太和末,童谣曰:‘犁牛耕御路,白门种小麦。’及海西公被废,百姓耕其门以种小麦,遂如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