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李贽《初谭集.父子回》:“陛下爱其骨肉,臣敢惜其羽毛。”此典故以羽毛比喻人的声誉。“爱惜羽毛”亦作“自惜羽毛”,即指惜己声誉。近人章炳麟在其《答某书》中写道:“苟其人自惜羽毛,又知东人非始终可保,
支撑屋梁的柱子和柱下的基石,比喻负有国家重任的大臣。《汉书.霍光传》:“将军为国柱石。”唐代颜师古注:“柱者梁下之柱;石者,承柱之础也。言,大臣负国重任,如屋之柱及其石也。亦称“柱石臣”。《汉书.元后
见“日居月诸”。晋·张华《励志》:“~,荏苒代谢。”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后因以“东山丝竹”作为中年以后以丝竹
同“半部鲁论”。清 杨潮观《开金榜朱衣点头》:“想《鲁论》半部大勋贤,岂少当年文献。”
见“亲密无间”。
比喻百姓遭受苦难。《封神演义》第八回: “生民涂炭,日无宁宇,如何是好?” 参见:○涂炭见“生灵涂炭”。元·施惠《幽闺记·罔害皤良》:“不若迁都汴梁,上保社稷无危,下免~。”【词语生民涂炭】 成语:
同“马革裹尸”。清无名氏《偷甲记.甲圆》:“丈夫际遇原难测,戴德应酬马革尸。”
轩:车。 赠送别人一辆轩车,不如赠送别人几句善言。 意谓有见识的人把思想财富看得比物质财富还重要。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曾子将行,晏子送之曰:‘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吾请以言之以轩乎?
《澄怀录》:“江南李建勋尝蓄一玉磬,大尺余,以沈香节按柄(节,是助乐时击节用的拍板之类的东西,沈香节按柄以沈香木制成)叩之,声极清越。客有谈及秽俗之语者,则急起击玉磬数声,曰:聊代清耳。名曰‘泗滨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