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持鹬蚌
源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相争不下,各不相让的双方。《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相持鹬蚌枉垂涎,落得渔人取便。”
源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相争不下,各不相让的双方。《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相持鹬蚌枉垂涎,落得渔人取便。”
源见“冯驩弹铗”。谓辞家求宦,不能侍亲于膝下。宋刘克庄《贺新郎.实之用前韵为老者寿戏答》词:“老去聊攀莱子例,倒著斑衣戏舞。记田舍、火炉头语。肘后黄金腰下印,有高堂、未敢将身许。且扇枕,莫倚柱。”【词
同“为裘为箕”。唐顾非熊《陈情上郑主司》诗:“愿察为裘意,彷徉和角篇。”【词语为裘】 汉语大词典:为裘
同“网开三面”。《旧唐书.宪宗纪下》:“思去三面之罗,庶遵两阶之义。”
源见“獬豸冠”。又《太平御览》卷八九〇引《论衡》曰:“獬豸者,一角之羊,性识有罪。皋繇治狱,有罪者令羊触之。皋繇敬羊,跪坐事之。”指传说中一种能以其独角辨别邪正的神羊。表示人君刑罚得中。北周庾信《燕射
《论语.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朱熹集注:“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简,皆器之有棱者也。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为觚也。”后因以“觚不觚”比喻事物名实不符
宋袁文《甕牖闲评》卷八:“唐刘洎少时,尝遇异人谓之曰:‘君当佐太平,须谨磨兜坚之戒。’谷城国门外有石人,刻其腹曰:‘磨兜坚,慎勿言。’故云。”后因以“磨兜坚”谓诫人慎言。清 朱经《寡言》诗:“缅怀磨兜
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明史.朝鲜传》:“忠州左右乌、竹二岭,羊肠绕曲,有‘一夫当关’之险。”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明史·外国传一·朝鲜》:“忠州左右乌、竹二岭,羊肠绕曲,有‘~’之险。”【
见“鼓盆之戚”。
《尚书.夏书.禹贡》:“三邦底贡厥名,包匦菁茅。”“苞匦”的意思是用匣子包装。据《尚书》载,古代荆州一带有用匣子包装青茅(以之滤洒)进贡之习。后以“苞匦”代指贡物。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
源见“拔薤”。借指豪强。前蜀贯休《上孙使君》诗:“宁思子产冰,肯羡任棠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