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后以“改过迁善”指改正错误,决心向善。唐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耻过而遂非。”连动 认识并改正过错,决心向善。语本《周易·益
源见“汝南月旦”。谓口头品评人物。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下》:“舌端月旦,皮里阳秋。”偏正 月旦,即“月旦评”。据《后汉书·许劭传》载:“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
同“隋堤柳”。唐罗邺《流水》诗:“隋家柳畔偏堪恨,东入长淮日又曛。”【词语隋家柳】 汉语大词典:隋家柳
见“舐糠及米”。谭嗣同《报贝元征书》:“苟得我之海口海岸,所谓~,而内地内江又化为海口海岸之形矣。”【词语狧糠及米】 成语:狧糠及米
源见“召公棠”。喻惠政。唐许浑《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诗:“三月已乖棠树政,三年空负竹林期。”【词语棠树政】 汉语大词典:棠树政
源见“班姬咏扇”。谓女子色衰失宠而哀怨。唐李白《惧谗》诗:“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同“梓桑”。五代翁承赞《奉使封闽王归京洛》诗:“此去愿言归梓里,预凭魂梦展维桑。”【词语梓里】 汉语大词典:梓里
同“洛神”。宋杨亿《宣曲二十二韵》诗:“洛媛迷芝馆,星妃滞头城。”
源见“吹毛求疵”。谓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亦称指摘细小的缺点。唐张说《狱箴》:“吏苟吹毛,人安措足!”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古人疵句》:“如此之类,虽属吹毛,然不能为古人讳也。”【词语吹毛】 汉语大词
源见“拥篲”。执帚,谓迎宾。《聊斋志异.窦氏》:“客既坐,主人始操篲,殷勤泛扫。”【词语操篲】 汉语大词典:操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