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窦家丹桂

窦家丹桂

丹桂:桂树的一种,因旧时以登科为折桂,故以“丹桂”比喻考试及第的人。此典为窦禹钧五子登科事。五代窦禹钧,素有长者风度。年至30仍无子嗣。他去延寿寺烧香时,曾拾得重金。次日晨又去该处,见一人在那里哭泣。窦禹钧前去询问,那人诉说道:父亲犯了大罪,为赎其罪,借百两金,于昨晚昏睡时丢去。窦禹钧将金如数奉还给他。事后,梦见祖父对他说:“你有阴德,特延寿二纪(指延长阳寿24年),赐五子俱荣。后来,窦禹钧官至左谏议大夫,生五子:仪、俨、侃、偁、僖,皆相继进士及第为官。尤其是窦仪,学问渊博,为人持重。宋太祖曾对宰相说:“今在朝诸臣中,窦仪人品纯正,有家法,家门和睦,人们对他没有什么谗言和议论,他的几个弟弟比不上他。”由于窦禹钧五子俱荣,与他有旧交的冯道曾赠诗称颂,其中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一些官宦也都纷纷诵扬他。当时,号称窦氏五龙。后常用此典形容教子有方,子嗣荣显。

【出典】:

宋史》卷263《窦仪传》9094页:“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当时号为窦氏五龙。”

【例句】:

宋·冯道《赠窦十》诗:“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宋·辛弃疾《沁园春·甲子相高》:“人道阴功,天教多寿,看到貂蝉七叶孙。君家里,是几枝丹桂,几树灵椿?” 又《品令更休说》:“莫献寿星香烛,莫视灵椿龟鹤。” 元·刘时中(双调·水仙操)《为平昌南谷公寿福楼赋》:“那堪辈辈为丞相,是皇家真栋梁,看灵椿丹桂齐芳。”


【典源】《宋史·窦仪传》:“ (窦) 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 (窦) 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名,缙绅多讽诵之,当时号为窦氏五龙。”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二:“窦禹钧生五子: 仪、俨、侃、偁、僖等,相继登科,冯瀛王 (道) 赠禹钧诗,有‘灵椿一树老,丹桂五枝芳,’时号窦氏五龙。”

【今译】 五代时燕山海阳人窦禹钧生有五子,大儿子窦仪学问渊博,风度清雅有威仪。四个弟弟窦俨、窦侃、窦偁、窦僖,都相继登科。冯道与窦禹钧交好,曾赠窦诗,其中两句为“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当时士绅人家纷纷传诵,称窦家五子为窦氏五龙。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他人父子。

【典形】 椿桂、丹桂、窦家丹桂、桂枝芳、灵椿、五桂、燕桂、燕山桂、燕山训、灵椿丹桂、仙桂灵椿。

【示例】

〔椿桂〕 明·冯惟敏《一江风·益侄家宴》:“喜团圆,椿桂重芳,兰蕙香风满。”

〔丹桂〕 元·孙周卿《蟾宫曲·寿友人》:“丹桂多载,五福齐来。”

〔窦家丹桂〕 明·徐谓《瑞荆篇为新昌吕君乃弟赋》:“窦家有子皆丹桂,马氏何人非白眉。”

〔桂枝芳〕 元·耶律楚材《祝忘忧居士寿》:“酷似燕山窦十郎,灵椿初老桂枝芳。”

〔灵椿〕 宋·辛弃疾《沁园春·寿赵茂嘉郎中》:“君家里,是几枝丹桂,几树灵椿。”

〔五桂〕 明·冯惟敏《折桂令·咸侄家宴》:“五桂重芳,一椿未老,四叶传经。”

〔燕桂〕 明·杨慎《鹧鸪天·寿张月坞》:“三凤兆,八龙才,不论燕桂与王槐。”

〔燕山桂〕 金·元好问《王敦夫祥止庵》:“情知不羡燕山桂,一树灵椿岁八千。”

〔燕山训〕 明·徐渭《沈府公尊君中舍挽章》之二:“庭委燕山训,衣埋汉署香。”


猜你喜欢

  • 甘井先竭

    亦作“甘泉必竭”。佳泉之井,饮者众,其流先竭。比喻有才华的人早衰。《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主谓 甘美的井水先枯竭。比喻有才能的人往往早衰。《庄子·山木》:“直木先伐,~。”△贬义。用于

  • 面涅犹存

    涅:脸上刺字涂墨。此典为北宋名将狄青不居功骄纵,不以出身自卑事。狄青(1008-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出身行伍,善骑射,智勇双全。仁宗宝元(1038年)初,任延州指使,在对西

  • 伍员鞭尸

    指伍员为报被无辜冤枉杀死的父兄之仇,帮助吴兵攻进楚国都城郢(yǐng影,今湖北江陵县北),掘墓鞭打已死的楚平王尸体。后以此典比喻报仇雪恨。伍员(?——前484年),字子胥,楚国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七年

  • 倒戴接䍦

    同“倒着接䍦”。清孔尚任《桃花扇》十一出:“倒戴着接䍦帽,横跨着湛卢刀,白髯儿飘飘,谁认的诙谐玩世东方老?”

  • 苍狗变

    同“白衣苍狗”。元袁桷《送牟景阳信州监征》诗之一:“世事不知苍狗变,机心端与白鸥眠。”

  • 陶宅五株

    源见“陶潜柳”。美称柳。唐李端《折杨柳》诗:“隋家两岸尽,陶宅五株荣。”

  • 胡广补阙

    《后汉书.胡广传》:“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汉安元年,迁司徒……会陈蕃被诛,代为太傅,总录如故。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练达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意。”东汉时,胡广历事六帝

  • 一斗博凉州

    同“一斗得凉州”。元周权《蒲萄酒》诗:“纵教典却鹔鹴裘,不将一斗博凉州。”

  • 安足不成蛇

    源见“画蛇添足”。比喻办事凭主观强求不会成功。宋苏轼《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之二:“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明日失杯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 名显天下

    见“名满天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世传其兵法。”【词语名显天下】  成语:名显天下汉语大词典:名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