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箕山之节

箕山之节

箕(jī基)山: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相传尧时隐士许由、巢父曾隐居在箕山。后遂以“箕山”为退隐山林的典故。“箕山之节”指隐居不仕的节操,亦称为“箕山之操”、“箕山之志”。西汉人薛方曾任郡掾祭酒。在王莽专权时,派使者去迎聘薛方到京都任职,却遭到薛方的婉言拒绝,他说:“尧舜在位,下有巢父、许由这样的隐士;现今正是王朝兴隆之际,但我仍想要保持自己的箕山隐居的节操。”后以此典指隐居山林、摒弃仕途的志向。

【出典】:

汉书》卷72《鲍宣传附薛方传》3095、3096页:“薛方尝为郡掾祭酒,尝征不至,及(王)莽以安车迎(薛)方,方因使者辞谢曰:‘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使者以闻,莽说(通“悦”)其言,不强致。方居家以经教授,喜属文,著诗赋数十篇。”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岐传》:“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曹丕《与吴质书》:“伟长(徐干)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 唐·房玄龄《晋书·向秀传》:“文帝问曰:‘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帝甚悦。” 唐·陈子昂《感遇诗》之31:“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 唐·李商隐《览古》:“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 元·王恽《鹊桥仙·和刘梦吉韵》:“伊周元不是庸人,吾志在、箕山巢许。”


偏正 隐居箕山不贪念功名的节操。比喻人超脱世俗做隐士的志向。《汉书·鲍宣传》:“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也。”※箕,不读作qí。△褒义。旧时多用于写人的清心守节。→萧然物外 ↔持禄养交。也作“箕山之操”、“箕山之志”。


【词语箕山之节】  成语:箕山之节汉语词典:箕山之节

猜你喜欢

  • 狐踪兔穴

    晋.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一:“蒙茏荆棘生,蹊径登童竖。狐兔穴其中,芜秽不复扫。颓陇并垦发,萌隶营农圃。昔为万乘君,今为丘中土。”张载此诗悲叹昔日汉帝陵墓今日化作狐兔出没的废墟。后人因以“狐踪兔穴”等语

  • 金张

    《文选》卷二十一晋.左太冲(思)《咏史八首》其二:“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唐.李善注:“班固《汉书.金日磾传赞》曰:‘夷狄亡国,羁虏汉庭,七叶内侍,何其盛也。七叶,自武至平也。’又《张汤传赞》曰:

  • 一橘两衰翁

    同“橘中二老”。宋刘辰翁《水调歌头.寿晏云心》词:“赋长篇,赓短韵,剩谈丛。乱来风日自美,一橘两衰翁。”

  • 程门度雪

    同“程门立雪”。清金埴《不下带编》卷一:“一日,其人留诗为别而去,云:‘一架绳床共众同,坐虚使院仰清风。独惭三十无能立,难向程门度雪中。’公见诗大惊,亟遣追还,不及。”见“程门立雪”。【词语程门度雪】

  • 十三楼

    宋周淙《乾道临安志.楼》:“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本为宋代杭州名胜,宋苏轼《南歌子.游赏》词有“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之句,后泛指供游乐的名楼。清曹寅《诸敏庵

  • 旧雨新知

    同“旧雨今雨”。元刘将孙《忆旧游》诗:“叹他乡异县,渺旧雨新知,历落情真。”见“旧雨今雨”。【词语旧雨新知】  成语:旧雨新知汉语大词典:旧雨新知

  • 半古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赵岐注:“当今所施恩惠之事半于古人,而功倍之矣。”后以“半古”谓才能或功业仅及古人的一半。晋陆机《豪士赋序》:“庸夫可以济圣贤之功,斗筲可以

  •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旧小说中套语,用以代替大段叙事。语出《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道:‘小娘子虽然,只怕妈妈不从。’美娘道:‘我自有道理。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两个直说到天明。”《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 绿林大盗

    源见“绿林”。指聚集山林的强盗。《儿女英雄传》十一回:“二则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也断不肯悄悄儿的下来。”偏正 啸聚山林,以打家劫舍为生的人。《儿女英雄传》11回:“既作~,便与那偷猫盗

  • 扼臂啮指

    汉王充《论衡.感虚》:“曾子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曾母曰:‘愿留,参方到。’即以右手扼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扼臂以呼汝耳。’”又《后汉书.周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