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荆山之玉

荆山之玉

即和氏璧。《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乃使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楚本号荆,故称“荆山之玉”。后常用以比喻美好的品质,卓异的才能。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偏正 比喻十分珍贵的事物。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褒义。一般用于指称贵重事物。


【词语荆山之玉】  成语:荆山之玉汉语词典:荆山之玉

猜你喜欢

  • 分风擘流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九《庐水》:“山下又有神庙,号曰宫亭庙,……山庙甚神,能分风擘流,住舟遣使,行旅之人,过必敬祀,而后得去,故曹毗咏云:‘分风为贰,擘流为两。’”据《水经注》载称,庐山庙神能

  • 穿杨贯虱

    源见“百步穿杨”、“贯虱”。极言射技之精。亦泛指技艺高超。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弧矢》:“但战阵之上,洞胸彻札,功必归于挽强者。而下力倘能穿杨贯虱,则以巧胜也。”明归有光《与沈敬甫书》:“科举自来皆撞着

  • 布帆破冢

    源见“布帆无恙”。指旅途遇险。清祁寯藻《舟下风滩》诗:“诗成仍寄伏波祠,布帆破冢应无恙。”

  • 折枝

    《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朱熹集注:“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难也。”后用为为长者效劳之典。明归有光《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折枝之命

  • 亡命之徒

    亡:逃亡。命:即“名”。亡命:脱离户籍或改名。徒:人。原指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后也指不顾性命,违法作恶的人。郭彦(?-569年),太原阳曲(山西太原北)人。宇文泰任为虞部郎中。北周代魏,任澧州(今

  • 温律

    源见“邹衍吹律”。谓生暖扬温。宋欧阳修《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墐户畏初寒,开炉代温律。”【词语温律】   汉语大词典:温律

  • 后顾之虑

    见“后顾之忧”。宋·刘奕《上韩范二招讨书》:“贼无~,长驱而来。【词语后顾之虑】  成语:后顾之虑

  • 阮生屐

    同“阮孚屐”。清王士禛《还元阁听雨怀太湖》诗:“已蜡阮生屐,将垫林宗巾。”

  • 三清

    38 ① 道教的三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见清代翟灏《通俗编.释道.三清》。【词语三清】   汉语大词典:三清

  • 不越雷池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庾亮传》:“……峻遂与祖约举兵反。温峤闻峻不受诏,便欲下卫京都,三吴又欲起义兵,亮并不听,而报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庾亮在东晋王朝掌握实权时,派温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