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蜀犬吠日

蜀犬吠日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 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后常以“蜀犬吠日”比喻少见多怪。清薛雪《一瓢诗话》:“姚辱庵批李奉礼矮人观场,刘会孟訾杜工部 蜀犬吠日。”


主谓 蜀,四川西部。吠,狗叫。比喻少见而以为怪。语本唐·韩愈《与韦中立论师道书》:“蜀中山高雾重,见日时少;每至日出,则群犬疑而吠之也。”李劼人《天魔舞》24章:“古人说~,蜀就是川西,而且是成都平原。成都平原上的狗,一看见太阳,便奇怪的吠起来。”△贬义。多用于讽刺见识浅陋。 →少见多怪 孤陋寡闻 ↔见多识广


【典源】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踰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译】 柳宗元曾在信中讲: 屈原《九章·怀沙》 道:“一地的狗相随而叫,是吠叫它们觉得怪异的。”我曾听说川蜀阴雨连绵,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就狂吠,我认为言过其实了。六七年前,我到南方,元和二年冬天,大雪覆盖了南地的几个州。这几州的狗见到大雪,狂吠乱跑,一连几天,直到雪停方止。我才相信从前听说的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少见多怪。

【典形】 南犬吠雪、惊日雪、惊蜀犬、犬吠千家白、蜀南吠犬、蜀犬惊日。

【示例】

〔南犬吠雪〕 宋·陆游《秋夜读书有感》:“南犬固应多吠雪,夏虫那得解知冰。”

〔惊日雪〕 清·归庄《万年少尝作狗诗骂世戏和之》:“有时惊日雪,还听吠形声。”

〔惊蜀犬〕 清·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烈日已应惊蜀犬,炎云惟是喘吴牛。”

〔犬吠千家白〕 宋·辛弃疾《鹧鸪天》:“从教犬吠千家白,且与梅成一段奇。”

〔蜀南吠犬〕 清·蒲松龄《淫雨绵绵三日不止》:“一个黄昏终一日,无怪蜀南吠犬。”

〔蜀犬惊日〕 宋·王令《上聱隅先生》:“蜀犬争惊日,邹人不识麟。”


【词语蜀犬吠日】  成语:蜀犬吠日汉语词典:蜀犬吠日

猜你喜欢

  • 卖赋千金

    源见“长门赋”。谓文章价值高。元范梈《秋日集咏奉和潘李二使君浦编修诸公十韵》:“题桥一字终何益,卖赋千金竟或无。”

  • 好谋而成

    见〔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偏正 通过深思熟虑办好事情。语出《论语·述而》:“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旧唐书·李光进等传论》:“古所谓名将者,不必蒙轮拔距之材,拉虎批熊之力,要以义终始,~。”△

  • 卫瓘抚床

    《晋书.卫瓘传》:“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也。……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咸谓纯质,不能亲政事。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后会宴陵云台,瓘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耶?’瓘欲言而

  • 全豹

    源见“管中窥豹”。喻事物的全貌、全体。《聊斋志异.司文郎》:“适领一艺,未窥全豹,何忽另易一人来也?”【词语全豹】   汉语大词典:全豹

  • 吹箫伍相

    源见“吴市吹箫”。指落难的志士。孙为霆《解三酲.病起小饮》套曲:“何必学吹箫伍相,且做个荷锸刘伶。”

  • 玉杵之盟

    《太平广记》卷五十《裴航》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代书生裴航,赴试不第,便到武昌西江中的鄂渚去游历。在返回京城的途中,在湘汉的一只客船上,偶遇仙人云翘夫人。夫人使婢女袅烟持诗一章给裴航,其诗写道:“一饮

  • 纡青拖紫,朱丹其毂

    纡:系结。青:指青色印绶。拖:曳引。紫:指紫色印绶。朱丹:红色,这里用作动词,是染红的意思。毂:原指车轮中心的圆木。这里指代车轮。 汉制,公侯之印紫绶,九卿青绶。二千石以上官员得乘朱轮。两句形容高官

  •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大马扁》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各(余成各),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各动也不动,亦自愧悔。”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大马扁》4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各,如

  • 垂帘听政

    垂帘:落下帘幕。听政:亲听、主持政事。也引伸为幕后操纵政事。御座后垂下帘幕内听取、主持政事。慈禧皇太后(1835-1908年),姓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是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官员惠徵的女儿。咸丰元

  • 言兰

    源见“金兰之友”。谓言语融洽,情投意合。唐骆宾王《初秋于窦六郎宅宴得风字》诗序:“物我双致,匪石席以言兰;心口两齐,混污隆而酌桂。”【词语言兰】   汉语大词典: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