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襄公十八年》:“丙寅晦,齐师夜遁。师旷告晋侯曰:‘鸟乌之声乐,齐师其遁?’”晋.杜预注:“鸟乌得空营,故乐也。”春秋时,晋平公伐齐。晋军师师旷从“鸟乌之声乐”判断齐营已空,齐师已于晚间逃遁。后
《五灯会元.惠林宗本禅师》:“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后以谓今日始悔恨以前所作之非。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四二出:“张解元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旧题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昔战国时,魏国苦秦之难。有民从征戌秦,久不返,其妻思之而卒。既葬,冢上生木,枝叶皆向夫所在而倾,因谓之相思木。”此与古代传说“相思树”的故事相类似。后因用为夫妇相爱生
同“素丝泪”。元卢亘《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诗之四:“幸无素丝悲,庶免穷途哭。”
百姓如有罪过,都由我一人担承。 古代国君责己之辞。语出《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论语.尧曰》:“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
同“羲和驭日”。唐韩愈《秋怀诗》之一:“羲和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源见“骥伏盐车”。喻怀才不遇。唐李咸用《投知》诗:“嘶风重诉牵盐耻,伯乐何妨转眼看。”【词语牵盐】 汉语大词典:牵盐
同“怀橘”。清方文《太湖寿李溉林明府百韵》:“遗母怀双橘,留宾剉束刍。”
《周易》中有“泰”、“否”二卦。泰,谓天地交而万物通;否,谓天地隔而万物塞。后以“泰否”指世道盛衰与人事吉凶。清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膏血竭于内,边防堕于外,岌岌不可终日。说者谓中国泰否通塞之机
源见“柯烂忘归”。形容时间久长。宋刘辰翁《江城子.和默轩初度韵》词:“送千觞,乐何妨。世上输赢,不似烂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