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蟪蛄不知春秋

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晦:夜。朔:旦。蟪蛄:夏蝉,夏生秋死,故不知春秋。比喻生命短促。


【典源】《庄子·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今译】《庄子》讲,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怎么知道会是这样呢?朝生暮死的菌虫不知道月初月末,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叫小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寿命暂短; 或形容孤陋寡闻,少见多怪。

【典形】 蟪蛄、蟪蛄流、蟪蛄疑春秋、菌蟪春秋、与蟪蛄语春秋、朝菌羡蟪蛄、蟪蛄话春秋、春秋如蟪蛄、寒意几蟪蛄。

【示例】

〔蟪蛄〕 唐·杜牧《题魏文贞》:“蟪蛄宁与雪霜期; 贤哲难教俗士知。”

〔蟪蛄流〕 宋·苏轼《和陶读山海经》之二:“欲使蟪蛄流,知有龟鹤年。”

〔蟪蛄疑春秋〕 宋·王安石《即事》之六:“蜉蝣蔽朝夕,蟪蛄疑春秋。”

〔菌蟪春秋〕 清·王夫之《咏史》之五:“偏是羁孤臣妾,贪他菌蟪春秋。”

〔与蟪蛄语春秋〕 宋·苏轼《和蔡准郎中》之二:“城市不识江湖幽,如与蟪蛄语春秋。”

〔朝菌羡蟪蛄〕 明·袁宏道《大游仙诗》:“朝菌羡蟪蛄,既为物所消。”


【词语蟪蛄不知春秋】  成语:蟪蛄不知春秋汉语词典:蟪蛄不知春秋

猜你喜欢

  • 华亭鹤唳

    《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陆机遭诬陷,成为晋“八王之乱”的牺牲品。临刑时想起当年游华亭,听鹤唳之往事。后以此用为悲叹不知及早隐退而受

  • 破釜沉舟

    釜(fǔ府):饭锅。此典指项羽率楚军北上救赵,渡漳河(今河北、河南两省边境),项羽命令楚军砸破饭锅、凿沉渡船,表示决心死战,有进无退。后以此典比喻全力拼搏、义无反顾以成就事业的决心。秦末,秦军围困赵王

  • 秋河

    即银河。南朝梁简文帝《七励》:“秋河晓碧,落蕙山黄。”南朝齐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诗:“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词语秋河】   汉语大词典:秋河

  • 朱衣使者

    源见“朱衣点头”。借指科举考试官。清李渔《凰求凤.翻卷》:“小生带天聋地哑,外扮朱衣使者,执簿随上。”偏正 科举考官。清·李渔《凰求凤·翻卷》:“小生带天聋地哑,外扮~,执簿随上。”△用于科举方面。【

  • 范公忧乐

    源见“先忧后乐㈡”。指先天下人忧而忧,后天下人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清赵翼《大学士云岩阿公道经淮城相见话旧敬呈》诗:“郭令勋名真盖世,范公忧乐总关民。”

  • 薪尽

    同“薪尽火灭”。唐刘禹锡《夔州始兴寺移铁像记》:“佛薪尽于乾竺,而象教东行。”【词语薪尽】   汉语大词典:薪尽

  • 李膺仙

    源见“李郭同舟”。美称李膺。亦借指名流。唐羊士谔《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诗之二:“桂华临洛浦,如挹李膺仙。”【词语李膺仙】   汉语大词典:李膺仙

  • 大都偶国,乱之本也

    都:都邑。偶:相配,比得上。国:指国都。 大城市和京都不相上下,这是祸乱的根本。 古时等级制度森严,认为妾媵和正妻、庶子和嫡子、大城和国都都应保持差距,否则就会招致祸乱。语出《左传.闵公二年》:“

  • 龙听法

    宋代曾慥《类说》卷十九引《幕府燕闲录》:“有僧讲经山寺,常有一叟来听,问其姓氏,曰:‘某乃山下潭中龙也,幸岁旱得闲,来此听法。’僧曰:‘公能救旱乎?’曰:‘上帝封江湖,有水不得辄用。’僧曰:‘此砚中水

  • 陈筵

    源见“陈遵投辖”。指殷勤待客的盛筵。唐李峤《酒》诗:“孔坐洽良俦,陈筵几献酬。”【词语陈筵】   汉语大词典:陈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