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衣钵相传

衣钵相传

衣指佛教僧尼的袈裟,钵指僧尼的食器。中国佛教禅宗的师徒传授便是以这两种物品为表征的,因此称为“衣钵相传”,后泛指师徒之间的继承关系。出自菩提达摩的事迹。菩提达摩(?-528或536年),相传为南天竺人。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人。南朝宋末泛海到广州,又往北魏洛阳。后住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进行禅修。后遇慧可,授以《楞伽经》四卷。慧可承受了他的心法和衣钵,成为禅宗二祖。以后这套衣钵便成为禅宗门中继承关系的主要信物。

【出典】:

旧唐书》卷191《神秀传》5109页:“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伽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例句】:

清·李汝珍《镜花缘》60回:“世上既有‘缠足大仙’,自然该有‘赤足小仙’,这是衣钵相传,亦非偶然。” 清·佚名《仙侠五花剑》11回:“他娘知道她将来是个胜于其母的俏女,便从她垂髫的时候,把自家的衣钵一一传授于她,十三岁学得琵琶,就有人不惜重金梳栊而去。”


主谓 衣,指僧尼穿的袈裟;钵,指僧尼化缘的盛具。中国佛教禅宗师父将道法传授给徒弟时,常常行授予衣钵的仪式。语本《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后泛指师徒间思想、学术、技艺等方面的继承。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其所以~,为希学之正统者,盖有由也。”△现多用于学说、技术的师徒传授。


【词语衣钵相传】  成语:衣钵相传汉语词典:衣钵相传

猜你喜欢

  • 煦沫

    源见“相濡以沫”。比喻困境中互相救助。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记》:“鱼以泉涸而煦沫,鸟因将死而哀鸣。”亦引申谓相互吹嘘。明胡应麟《诗薮.宋》:“宋人一代沾沾自相煦沫,读其遗言,大概如入夜郎王国耳。”

  • 螗臂扼辙

    源见“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招致失败。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是知真人之兴,非英雄所觊,况非英雄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螗臂扼辙耳。”【词语螗臂扼辙】  成语:螗臂扼辙

  • 蓼莪哀

    同“蓼莪废讲”。明夏完淳《寒日扫墓》诗:“王裒私教授,长起《蓼莪》哀。”

  • 骑猪南窜

    唐.张鷟《朝野佥载》:“元一于御前嘲懿宗曰:‘长弓短度箭,蜀马临堦蹁。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甲仗纵抛却,骑猪正南窜。’”唐朝武则天当政时,一次契丹兵犯幽州(今北京),河内王武懿宗为元帅领兵御敌,到赵

  • 圣人窟

    源见“拔才岩穴”。指傅岩。相传为商代傅说版筑之处。傅说被尊为圣人,因有此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水北出虞山,东南径傅岩,历傅说隐室前,俗名之为圣人窟。”【词语圣人窟】   汉语大词典:圣人

  • 请缨系粤

    源见“终军请缨”。谓自告奋勇除灭边患。宋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 清尘浊水

    三国魏.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即游子,宕,同荡)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

  • 悬貆素飡

    源见“尸位素餐”。喻无功受禄。汉 焦赣《易林.复之屯》:“悬貆素飡,食非其任。”

  • 玉树芳兰

    同“玉树芝兰”。清归庄《寿侯母龚太夫人七十》诗:“春风习习庭轩下,玉树芳兰次第栽。”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前仙人已乘黄鹤飞去,现在这里只剩一座黄鹤楼。 比喻事物内部已发生重大变化,而外部还保留一副空架子。语出唐.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鲁迅《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