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百遍:形容次数之多。见:同“现”,呈现。 表示书读很熟,道理自然明白。语出《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南朝.梁元帝《金楼子.戒子》:“凡读书必以五经为本,所谓非圣人之书勿读,读之百遍,其义自见。”吴唅《谈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话是有道理的。”也引作〔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宋.朱熹《训学斋规》:“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明.王文禄《庭闻述略》:“小子文禄初就外傅也,患学之不进。先康毅君诲之曰:‘漆绞千遍,其光自见,书读千遍,其理自见’。盖贵熟之而自得之也。”《镜花缘》三一回:“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我们既不懂得,何不将这十一字读的烂熟?”


其他 读书遍数多了,其中的含义就自然显现出来。语本《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注引《魏略》:“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见,不读作jiàn,同“现”,显露。△用于读书方面。也作“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百遍义自见”、“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词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成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汉语词典: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猜你喜欢

  • 名利奴

    嘲讽热中于追名逐利的人。旧题唐冯贽《云仙杂记.天峰煤与绫文刺孰胜》引《大唐龙髓记》:“卢杞与冯盛相遇于道,各携一囊,杞发盛囊,有墨一枚,杞大笑。盛正色曰:‘天峰煤和针鱼脑,入金溪子手中,录《离骚》古本

  •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形容时间、地点、条件不同,方法也就不能完全一样。孟子离开齐国,他的学生充虞在路上问道,先生好象不大愉快,以前我听您说过,道德高尚的君子是不会埋怨天、责怪人的,是吗?孟子说,那时是那时,现在是现在。纵观

  • 惜人琴

    同“哭人琴”。唐张九龄《大唐故光禄大夫徐文公神道碑铭》:“官供羽帐,士惜人琴。已矣终古,平生德音。”

  • 佥谐

    《书.舜典》载:帝舜征询意见以任命臣工之事,多有“佥曰”、“汝谐”之语。后遂以“佥谐”谓遴选、任命朝廷重臣。《梁书.江革传》:“广陵太守江革,才思通赡,出内有闻,在朝正色,临危不挠,首佐台铉,实允佥谐

  • 福无双至

    幸运的事不会连续到来。汉代刘向《说苑.权谋》:“韩昭侯造作高门。屈宜咎曰:‘昭侯不出此门。’曰:‘何也?’曰:‘不时。吾所谓不时者,非时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昭侯尝利矣,不作高门,往年秦拔宜阳,明年大旱

  • 散隶

    以散笔作隶书,称“散隶”。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伎艺》:“古人以散笔作隶书,谓之散隶。近岁蔡君谟又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亦自成一家。”蔡君谟:北宋书法家蔡襄,字君谟。

  • 醇酒妇人

    《史记.魏公子列传》载:战国时代,秦兵伐魏,魏王迫不得已召请因盗走兵符而滞留赵国的魏公子信陵君。信陵君率五国之兵,破秦兵,威振天下。秦国使反间计,使本不信任公子的公子起了疑心,夺走兵权。“公子自知再以

  • 尧时十日

    源见“羿射九日”。指传说中唐尧时十日并出。元钱惟善《至元六年庚辰十又二月庚辰朔己亥大雨雪因赋诗以记》:“海中三山失颜色,尧时十日无晶光。”

  • 堕水跕鸢

    源见“跕鸢”。指环境险恶。宋乐雷发《昭陵陂马伏波庙》诗:“堕水跕鸢无处问,滩头斜照晒鸬鹚。”

  • 中流鼓楫

    同“中流击楫”。明张景《飞丸记.故旧存身》:“汨罗沉骨,忠魂可哀;中流鼓楫,雄心未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