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

战国后期范雎为秦国筹画的一种外交策略,即联合远邦而攻伐邻近的国家。公元前272年,范雎自魏入秦。次年,向秦昭襄王献远交近攻之计。他说,大王您越过韩、魏领土而攻打强齐,不是好计策。出兵少,对齐国不构成威胁;出兵多了,则为秦国所力不能支。得了土地,秦国又不能占有,反而肥了韩、魏。您不如连结远邦而攻伐邻近的国家,所得土地不论多少,都会为秦国所有。现在舍近而攻远,实在是很笨的法子。他的这一建议为秦王所采纳,从而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出典】:

战国策·秦策》三《范雎至秦》:“雎曰:‘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之则害于秦。……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

【例句】:

宋·朱熹《答王南卿》:“在彼不失为远交近攻之计,而外假存亡继绝之名,又足以使之怨我而德彼,亦其狡计之过人也。”


并列 结交距离远的国家,攻打邻近的国家。战国时范睢为秦国制定的一种外交策略。《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则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也用以泛指待人处世的方法。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其中有的原是文言余孽,借此先来打击当面的白话和翻译的,就是祖传的‘~’的老法术。”△用于交往方面。


解释交:结交,结盟。攻:进攻,攻占。结交远处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本是战国时秦国采用的一种外交策略。后也用来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

范雎本来是魏国人,他随从须贾出使齐国时,受到齐襄王的赏赐,须贾非常生气,以为他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国。回国后,须贾向魏国的宰相魏齐报告了这事,魏齐将范雎打得半死,扔在厕所里。范雎装死逃出了魏国,化名张禄进入秦国,游说秦昭王。他对秦昭王说:“在对外政策方面,大王不如结交远处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假如这样,那么得到一寸土地您的土地就增加一寸,得到一尺土地您的土地就增加一尺。现在不攻邻近的国家而去攻打远处的国家,恐怕有点不对头啊。”秦昭王在他的建议下攻占邢丘,使魏国主动请求成为秦国的附庸。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秦昭王拜范雎为自己的宰相。

例句

远交近攻是春秋战国时一些诸侯国常用的外交策略。


【词语远交近攻】  成语:远交近攻汉语词典:远交近攻

猜你喜欢

  • 鸰原

    源见“鹡鸰在原”。喻指友爱的兄弟。唐杜甫《赠韦左丞丈济》诗:“鸰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宋范成大《新馆》诗:“鸰原定相念,因风报无恙。”【词语鸰原】   汉语大词典:鸰原

  • 焦饭陈遗

    《世说新语.德行》:“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袁山松)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省视)归家,遂带以从军。

  • 梓匠轮舆

    《孟子.尽心下》:“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指出,木匠和制造车轮车箱的匠人能够传授操作的规矩和基本技能,却不能使人得到巧妙之技。巧妙之技是不好传授的,只能依靠学习者自己的勤学与妙悟,方能

  • 本不欲来

    《汉书.儒林.王式传》:“诏除为博士。既至,止舍中,会诸博士共持酒肉劳式。江公心嫉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又曰:‘何狗曲也!’式耻之,让诸生曰:‘我本不欲来,诸生强劝我,竟为竖子所辱!’遂谢

  • 陈抟堕驴背

    宋王偁《东都事略.陈抟传》:“〔陈抟〕尝乘白驴欲入汴,中涂闻太祖登极,大笑坠驴,曰:‘天下于是定矣!’”又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华山隐士陈抟……尝乘白骡(或作驴),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

  • 火牛兵

    同“火牛阵”。清顾炎武《不去》诗:“记作安平门下客,当时曾见火牛兵。”

  • 不纲

    《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纲是网上端总绳,引申指大网。谓孔子不用大网横断流水以取鱼。后以“不纲”谓朝廷失去纲纪,政治混乱。《汉书.叙传下》:“秦人不纲,罔漏于楚。”《明史.太祖纪一》:“当是时,

  • 十八姨

    同“封姨”。宋张孝祥《浣溪沙》词:“妒妇滩头十八姨,颠狂无赖占佳期,唤它滕六把春欺。”【词语十八姨】   汉语大词典:十八姨

  • 烹鲤鱼

    同“烹鲤”。唐权德舆《送许著作分司东都》诗:“异日始离抱,维思烹鲤鱼。”

  • 悬梁

    《太平御览》卷六一一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汉)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又卷三六三引《汉书》(按:班固《汉书》不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