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烹狗藏弓”。表示对功臣被弃或被杀的哀痛和悲愤。明吴廷翰《过汉高皇庙》诗:“可惜四方思猛士,有人千古泣藏弓。”
同“山公醉酒”。唐温庭筠《题友人池亭》诗:“山翁醉后如相忆,羽扇清樽我自知。”明冯惟敏《二犯傍妆台.此景亭雨酌》曲:“儿童莫笑山翁醉,曲米能消杜甫愁。”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春秋时,孔子使子路向长沮、桀溺这两个消极避世的人问路,当他们得知是孔子师生时,回话中曾用
同“坐拥百城”。清赵执信《酬王阮亭先生见寄》诗:“不为耽闲寂,终朝坐拥书。”
意思是运气不好,不顺利,不吉利。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夏侯孜相国未偶,伶俜风尘,蹇驴无故坠井。每及朝士之门,舍逆旅之馆,多有龃龉。时人号曰‘不利市秀才’。”龃龉:上下齿不相配合,比喻意见不合。
源见“挽鹿车”。借指贤妇安于清贫,敬事丈夫。王闿运《皇朝追赠总督衔常公神道碑》:“夫人同县刘氏,孝敬夙闻,贫修鹿车之敬,贵习纮?之礼。”
见〔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主谓 父母恩情深广,欲报而无可报答。《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74回:“亏得祖父抚养成人,以有今日。这~之恩,无从补
同“陈琳檄”。唐李峤《檄》诗:“曹风虽觉愈,陈草始知名。”
《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什,所以称诗章作“篇什”。《诗.小雅.鹿鸣之什》宋朱熹集传:“雅颂无诸国别,故以十篇为一卷,而谓之什。”《南史.柳恽传》:“(恽)早有令名,少工篇什,为诗云:‘亭皋木
指齐军师孙膑用减灶之计诱庞涓带魏军深追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而在树上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兵败自杀。后以此典比喻深算妙计,克敌制胜。公元前342年,魏国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派田忌为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