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闭阁思过

闭阁思过

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韩延寿(?-前57年)字长公,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初为谏大夫,后任颍川、东郡太守,后任左冯翊(即京都地区太守)。有一次,韩延寿到下属的高陵县巡视,看到当地有兄弟二人因分田产争吵而打官司。韩延寿为此感到很伤心。他说:“我担任京城地区的长官,应为全郡百姓树立表率。但我不能宣明教化,训导百姓,以致发生了骨肉间的争执诉讼,既有损于风俗教化,又使县吏、乡官、掌教化的官吏脸上无光。这应由我承担罪责。”于是,韩延寿回到县衙的旅舍,就关上房门,反省自己的过失。后来,打官司的兄弟得知后,都自己剪去头发、脱掉上衣向对方道歉,深感后悔,都自愿把有争议的田产让给对方,表示终生不再争议。后以“闭阁思过”为典,或称颂地方长官以教化治郡,或咏潜心反省。又作“闭门思过。”

【出典】:

汉书》卷76《韩延寿传》3210、3213页:“韩延寿字长公,燕人也,徙杜陵。少为郡文学。……因擢延寿为谏大夫,迁淮阳太守。治甚有名,徙颍川。”“入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其耻,咎在冯翊,当先退。’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延寿大喜,开阁延见。”

【例句】: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来敏传》注引《诸葛亮集》:“自谓能少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唐·王维《送李睢阳》:“五谷前熟方可为,下车闭阁君当思。” 宋·徐铉《亚元舍人不替深知猥贻佳作三篇……》:“闭门思过谢来客,知恩省分宽离忧。” 清·李汝珍《镜花缘》6回:“小仙自知身获重罪,追悔莫及,惟有闭门思过,敬听天命。”


偏正 在房里自我反省。《汉书·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一县莫知所为。”△用于反省方面。也作“闭阁自责”。


【词语闭阁思过】  成语:闭阁思过汉语词典:闭阁思过

猜你喜欢

  • 敛怨求媚

    源见“敛怨”。谓不顾民众怨恨而献媚于上。《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元年》:“上生日,诸道节度使献金帛、器服、珍玩、骏马为寿,共直缗钱二十四万。常衮上言,以为‘节度非能男耕女织,必取之于人,敛怨求媚,不可长

  • 徒拥虚名

    见“徒有虚名”。《清朝野史大观·军机领袖》:“军机大臣有时多至六七人,而权实操于领袖,新进者画诺奉行,~也。”【词语徒拥虚名】  成语:徒拥虚名汉语大词典:徒拥虚名

  • 齐楚浙党

    明末官僚机构中因地缘关系结成的政治派系,齐党、楚党、浙党的合称。是东林党的反对派。明中叶以后,严重的政治危机和财政危机,加深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激烈。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浙

  • 赠虔刀

    源见“吕虔刀”。称人堪当重任,前程远大。明张煌言《马尔毓职方改署幕府骑兵参军未免牢落戏赠》诗:“国破兰香已半消,侯门谁复赠虔刀。”【词语赠虔刀】   汉语大词典:赠虔刀

  • 无落吾事

    落:荒废。 不要担误我的事! 常用作拒绝干扰之语。语出《庄子.天地》:“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子高曰:‘夫子阖行邪!无落吾事。’”陆德明释文:“落,犹废也。”唐.王绩《答刺史杜之松书》:

  • 包胥哭

    同“包胥哭秦”。清陈维崧《望海潮.胥门城楼即伍相国祠春日同云臣展谒有作》词:“西子笑时,包胥哭后,霸吴入郢徒劳。”

  • 幻中有幻

    源见“鹅笼书生”。指传说中鹅笼书生次第吐吞器具肴馔和男女人等离奇之事。清 丘逢甲《放生鹅歌》:“自昔书生工凿空,幻中有幻出鹅笼。”

  • 其仪不忒

    仪:言行。忒( ㄊㄜˋ tè ):偏差。 意谓所言所行,没有偏差。语出《诗.曹风.鳲鸠》:“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宋.徐铉《大唐故中散大夫洛阳县开国子贾宣公墓志铭》:“亶矣君子

  • 洞天三十六

    旧题梁.任昉《述异记》卷下:“人间三十六洞天,知名者十耳,余二十六天出《九微志》,不行于世也。”又,《茅君内传》:“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据《艺文类聚》卷七引)道家认为人世间有三十六洞天

  • 巴人

    源见“曲高和寡”。指粗俗的作品或粗俗的人,多用为谦词。唐权德舆《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别墅即事书情奉献兼呈李裴相公》诗:“巴人宁敢和,空此愧游藩。”唐杨巨源《奉酬端公春雪见寄》诗:“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