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闻足音

闻足音

庄子.徐无鬼》:“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流人,被流放的人)?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朞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藜藿柱(塞)乎鼪鼬之径,踉(跳跃)位其空,闻人足音跫(音qióng脚步声)然而喜矣。”

庄子此番话的意思是说,被流放到边远地方的人,刚离家几天,忽在异地碰到熟人,便感到高兴;日月稍久,思乡渐深,见到原在国中见到过的人,亦觉欣慰;及至离家一年,思念弥深,只要见到好似是乡里人,也会欢喜异常。如果是逃避战乱饥荒、离乡背井之人,思恋之情,更为深切,只要听到行人的脚步声,犹自欣喜。至于兄弟亲眷謦欬言笑之声,那就更不必说了。庄周以此为喻,说明在耳目长久闭塞的君主面前,如果说出质朴的真言,那他一定是会乐于倾听的。后因以“闻足音”用为思念亲友,盼人来访的典故。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十五《久雨道怀》:“闲居念亲友,所愿闻足音。”


猜你喜欢

  • 吹暖律

    同“邹衍吹律”。清蒲松龄《代王玉斧呈宋观察》诗:“仁人行步吹暖律,澹灾洒沈救天殃。”

  • 季札辨

    同“季札聆音”。唐元稹《立部伎》诗:“惉滞难令季札辨,迟回但恐文侯卧。”

  • 千金帚

    同“千金敝帚”。宋陈与义《送吕钦问监酒受代归》诗:“以我千金帚,逢君万斛泉。”

  • 黄帝上天

    同“黄帝登仙”。唐李贺《苦篁调啸引》:“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

  • 箪瓢陋巷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因以“箪瓢陋巷”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世说新语.文学》“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刘孝标注引《王述别传

  • 范宣城

    《宋书》卷六十九《范晔传》:“元嘉九年冬……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义康大怒,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在郡数年,迁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加宁

  • 暗度金针

    源见“金针”。喻暗中给人传授某种诀窍。清 杨潮观《汲长孺矫诏发仓》:“挑动的书生迂阔代人劳,怎知俺暗度金针个中巧。”述宾 比喻暗中行事。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法使道:‘日本政府也曾愿入协约

  • 由瑟

    《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的学生仲由(子路是其字),一次在孔子门前弹瑟,老师认为他的音调有杀伐的猛厉气质,由此看出欠中和雍容

  • 还笏谏

    源见“扑杀此獠”。指不顾一切对君王过错坚决劝谏。唐唐彦谦《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诗:“不听还笏谏,几覆缀旒祧。”

  • 王俭拜公

    《南史.王俭传》载:王俭字仲宝,幼笃学,手不释卷。二十八岁迁齐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寻改封南昌县 公。后因以“王俭拜公”为少年得志之典。清吴伟业《海虞孙孝维三十赠言》诗之四:“王俭拜公犹昨岁,张充学《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