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

指楚霸王项羽被汉军打败,围困垓(gā该)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无法扭转大局,与美人虞姬生离死别的悲惨情境。后以此典比喻英雄末路,无可奈何的悲惨境地;也比喻盲目自负,有勇无谋而失败的教训。项羽被汉军围困数重,兵败粮绝,大势已去,无法挽回,项羽连夜起来,在营帐中饮酒。有一位美人名叫虞姬,经常受到宠幸随从;有一匹骏马名叫骓(zhuī追,毛色苍白相杂之马),经常骑它。这时项羽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可拔山啊气概盖世,时运不济啊可骓马仍不前进,骓马不前进啊可怎么办,虞姬虞姬啊到底该怎么办!”反复唱了几遍,虞姬也和唱。项羽泪下数行,左右之侍从都哭泣,不忍抬头观看。项羽这时想拚命突围,又放心不下虞姬,据《楚汉春秋》载:虞姬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引剑自杀而死。以免项羽突围有后顾之忧。此典又作“气盖世”、“虞姬永别”、“拔山力尽”、“项籍顾骓”、“虞歌诀别”、“拔山曲”、“乌江羽”、“乌骓不逝”、“别骓”、“垓下歌”。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333、334页:“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què雀,乐终),美人和(hè荷,跟着唱)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正义》引《楚汉春秋》云:“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例句】:

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十六:“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北周·庾信《拟连珠》:“是以楼中对酒,而绿珠前去;帐里悲歌,而虞姬永别。” 唐·李白《拟恨赋》:“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 唐·白居易《卖骆马》:“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宋·刘筠《泪》:“虞歌诀别知亡楚,燕酒初酣待报秦。” 宋·陆游《项王祠》:“时时长歌拔山曲,醉倒聊慰穷途艰。” 宋·王弈《贺新郎·仆过鲁自葛水买舟》:“望九华依约池汨路。风雨庙,乌江羽。” 元·白朴《秋色横空·赋虞美人草》:“当时夜闻楚歌,叹乌骓不逝,恨满山河。” 清·顾嗣立《宿迁西楚霸王故里》:“王霸业成破釜日,英雄泪尽别骓时。” 清·徐倬《项王祠》:“到今吞岸涛声壮,呜咽如闻垓下歌。”


主谓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争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失败,最后与宠妾姬诀别。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也比喻不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终会垮台。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台的。不是有一出戏叫《~》吗? 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用于描写垮台之语。


【词语霸王别姬】  成语:霸王别姬汉语词典:霸王别姬

猜你喜欢

  • 谷永才

    《汉书.谷永杜邺传赞》:“永陈三七之戒,斯为忠焉,至其引申伯以阿凤,隙平阿于车骑,指金火以求合,可谓谅不足而谈有余者。”汉时谷永,字子云,博通经书,善为公文书信。成帝时,王氏势力兴盛,王侯弄权,谷永周

  • 完卵

    源见“巢倾卵破”。喻幸得保全。明张煌言《得家信有感》诗:“佳儿天幸犹完卵,弱女人憎似宿瘤。”【词语完卵】   汉语大词典:完卵

  • 梅真

    同“梅子真”。唐方干《寄台州孙从事百篇》诗:“梅真入仕提雄笔,阮瑀从军着彩衣。”【词语梅真】   汉语大词典:梅真

  • 沟中断

    《庄子.天地》载:庄子为了说明世人贫富虽有不同,其害生伤性则相同,打了一个比喻:百年老树砍断剖开后,取其一段雕成艺术品,其余断枝残木丢到水沟里,二者遭遇虽不同,但都丧失了树的本来天性。后以“沟中断”比

  • 鹏程三万里

    同“鹏程万里”。唐唐彦谦《留别》诗:“鹏程三万里,别酒一千钟。”

  •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引而伸之:谓由一事一义推延而及他事他义。触类:接触某一类事物。长( ㄓㄤˇ zhǎng ):增长。 谓掌握某一类事物的知识,加以延展推广,就能增长与此同类的其他事物的知识。语出《易.系辞上》:“引

  •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九天:古称天有九重,极言其高远。这里比喻深邃的天子住处。阊阖:宫殿的正门。衣冠:借指官宦士绅。冕旒:冕是冠冕,旒是冠前下垂的缀珠。本是皇帝戴的帽子,这里指代皇帝。 九重深邃的宫门迤逦打开,万国来朝的

  • 贾谊之屈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雒阳人,博学多才,通晓诸子百家之书。汉文帝时,一年之中由博士提升为中大夫官职。绛侯周勃和灌婴等忌其才能,对他进行中伤陷害,“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

  • 肘腋祸

    同“肘腋之患”。唐杜甫《草堂》诗:“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

  • 风移畏垒

    《庄子.庚桑楚》:“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居三年,畏垒大穰。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庶几其圣人乎?’”老聃的弟子庚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