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青牛度关

青牛度关

指老子骑着青牛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后以此典指有道之人隐遁;或指有道之人降临,祥瑞来临。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丹),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之史官,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研究道德之学问,他的学说主旨是隐秘而不求名。老子在周朝都城(镐京,今陕西长安县韦曲公社西北)住了很久,看到周朝衰败了,于是就离开了都城。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说:“您就要隐居了,请您勉为其难,为我写本书吧!”当时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道德的内容,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此典又作“伺关”、“青牛紫气”、“真气临关”、“关路紫烟”、“东来紫气”、“关门令尹”、“度关老子”、“函谷骑牛”、“紫氛”、“函关气”、“西去青牛”、“紫气”。

【出典】:

史记》卷63《老子韩非列传》2141页:“老子修道(指天地万物本原,也指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德(遵循“道”办事叫“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周大夫,道家学派人)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索隐》引《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例句】:

北周·庾信《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望气求真隐,伺关待逸民。”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青牛紫气度灵关,尺索頳鳞去不还。” 唐·王维《贺玄元皇帝见真容表》:“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圣人降生,祥光满室。” 唐·李白《谒老君庙》:“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唐·杜甫《秋兴》之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宋·萧豳《题汪水云诗卷》:“归郭令威空化鹤,度关老子偶乘牛。” 元·揭傒斯《余道士抱朴斋》:“久别犹龙叟,青牛已度关。” 明·冯惟敏《点绛唇·李中麓归田》:“我则待鹤背云头,八极周游,函谷骑牛,采石登舟。” 明·徐渭《蒋扶沟公诗》之一:“鼎湖拾鸟号,关门属紫氛。” 明·汤显祖《紫箫记》:“蚤识函关气,空为出岫云。” 清·程先贞《放言戏仿元白》:“东来白马驮三藏,西去青牛著五千。” 清·沈永令《秦中》:“紫气近来东望满,函关何用一丸泥。”


【典源】《史记·老子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索隐引《列仙传》曰:“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初学记》卷七引《关令内传》曰:“周元极元年,岁在癸丑,冬十有二月二十五日,老子度函谷关。关令尹喜先敕门吏曰:‘若有老翁从东来,乘青牛薄板车,勿听过关。’其日果见老翁乘青牛车求度关,授喜道德经五千。”

【今译】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阳,春秋时楚人,在周任守藏室之史(一作“柱下史”)。老子修习道德之教,学问以自隐无名为本。他长期在周,见周朝衰落,于是离去。老子西行至函谷关,关令尹喜先望见紫气浮关,对守门官吏说:“如果有老翁从东方来,乘坐青牛拉的薄板车,先不要让他过关。”那天果然见老子乘青牛车来过关,关令尹喜说:“先生将隐居,辛苦一下为我著书吧。”老子于是著书上下篇,讲述道德之意五千余字,即道德经。然后度关而去,至流沙之西。

【释义】 后以此典指有道之人隐遁;或用以指有道之人降临或祥瑞来临。

【典形】 伯阳隐、东来紫气、度关老子、关路紫烟、关门令尹、函谷骑牛、函关气、老聃遁、流沙说、青牛度关、青牛紫气、伺关、西去青牛、越流沙、真气临关、柱史牛、紫氛、紫气、伯阳遁、关尹问青牛、青牛君、霞拥函关、青牛真气、青牛老子、紫气关、盼青牛、函谷气、迎紫气。

【示例】

〔伯阳隐〕 魏·阮籍《咏怀》之四十二:“园绮遁南岳,伯阳隐西戎。”

〔东来紫气〕 唐·杜甫《秋兴》 之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度关老子〕 宋·萧豳《题汪水云诗卷》:“归郭令威空化鹤,度关老子偶乘牛。”

〔关路紫烟〕 唐·李白《谒老君庙》:“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关门令尹〕 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函谷骑牛〕 明·冯惟敏《点绛唇·李中麓归田》:“我则待鹤背云头,八极周游,函谷骑牛,采石登舟。”

〔函关气〕 明 ·汤显祖《紫箫记》:“蚤识函关气,空为出岫云。”

〔老聃遁〕 唐·柳宗元《梦归赋》:“老聃遁而适戎,指淳茫以纵步。”

〔流沙说〕 唐· 李群玉 《别尹炼师》:“若非函关令,谁驻流沙说。”

〔青牛度关〕 元·揭傒斯《余道士抱朴斋》:“久别犹龙叟,青牛已度关。”

〔青牛紫气〕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青牛紫气度灵关,尺素頳鳞去不还。”

〔伺关〕 北周·庾信《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望气求真隐,伺关待逸民。”

〔西去青牛〕 清·程先贞《放言戏仿元白》:“东来白马驮三藏,西去青牛著五千。”

〔越流沙〕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之二:“白马东来更达摩,青牛西去越流沙。”

〔真气临关〕 唐·王维《贺玄元皇帝见真容表》:“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 圣人降生,祥光满室。”

〔柱史牛〕 清·程先贞《送赵君平赴武昌》:“白衣争识山人马,紫气尝随柱史牛。”

〔紫氛〕 明·徐渭《蒋扶沟公诗》之一:“鼎湖拾乌号,关门属紫氛。”

〔紫气〕 清·沈永令《秦中》:“紫气近来东望满,函关何用一丸泥。”


猜你喜欢

  • 长安棋局

    唐杜甫《秋兴》诗之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后遂以“长安棋局”喻动荡不定的政局。柳亚子《题芷畦宴游续草》诗:“长安棋局几时休,蕉萃行吟客子愁。”偏正 比喻动荡不安的政局。语本唐·杜甫《秋

  • 珥金拖紫

    珥:插。拖:下垂。汉侍中、中常侍之冠插貂尾,加金珰,附蝉以为饰。紫:紫绶,汉时公卿所佩。指官位显赫。《梁书.明山宾传》:“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见“纡青拖紫”。《梁书·明

  • 宫中斩美人

    源见“吴宫教阵”。表示军法严峻。唐李商隐《南山赵行军新诗盛称游宴之洽因寄一绝》:“梁王司马非孙武,且免宫中斩美人。”【词语宫中斩美人】   汉语大词典:宫中斩美人

  • 田家荆合

    南朝 梁吴均《续齐谐记.紫荆树》载:京兆田真与其弟田庆、田广三人析产,拟破前堂一紫荆树而三分之,明日,树即枯死。真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兄弟感悟,遂合产和好。

  • 下茶

    古代订婚以茶为聘礼,名为“下茶”,也称“吃茶”。明代许次纾《茶疏.考本》:“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昏(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亦曰‘吃茶’。”明代汤显祖《牡丹亭

  • 蓬莱

    《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录并皆在焉。”后因以“蓬莱”借指秘书省、秘书监或秘阁等。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周王 群玉之山

  • 昆阳

    参见:昆阳举

  • 黄绶

    黄色丝带,系官印用。古代官职等级、俸禄不同,系印的丝带颜色也不同。汉制,官吏俸禄在二百石(dàn旦,古代古量单位,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以上至六百石以下者,用黄色丝带系铜印。县丞、县尉等辅佐官吏都是黄

  • 湘竹染泪

    同“湘妃怨”。宋刘筠《送客不及》诗:“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

  • 奚奴丽句

    同“锦囊佳句”。宋曹勋《二郎神》词:“甚觑著花开,频惊屈指,谩写奚奴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