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饮鸩止渴

饮鸩止渴

鸩,毒酒。饮鸩止渴,比喻明知后果有害,但仍贪图一时之急需,而不顾留下后来的大患。霍谓字叔智,魏郡邺(今河北临漳)人。十五岁时,他的舅父宋光以私自删削诏书条文而被捕入洛阳诏狱,受尽酷刑。为了替舅父辩诬,霍谓给当时担任大将军的梁商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的舅父出身仕宦世家,仕途一直比较顺利,行为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品行上也没有任何污点。无故删改诏书条文,他图的是什么,即使对诏书中一些内容不理解,又怎能会冒死罪的危险而去犯法呢!比如肚子饿了吃附子,喉咙渴了喝鸩酒,谁都知道这是断断不可干的事。他怎么能做呢?”梁商看了他的信后,对他的才华和志气很是欣赏,即将宋光免罪释放,霍谓也因此而显名天下。

【出典】:

后汉书》卷48第1616页《霍谓传》“(宋)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酖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例句】:

西晋·葛洪《抱朴子·嘉遁》:“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


并列 鸩:浸过鸩鸟羽毛的毒酒。喝毒酒解渴。比喻只图解决眼前困难而不顾后果。语本《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巴金《谈〈憩园〉》:“年纪大一点的轿夫多数抽大烟,因为他们的体力不够,不得不用这种兴奋剂来刺激,明知这是~,但是也无其它办法。”※鸩,不读作jiū。△贬义。用于形容以有害的办法来解决困难。→剜肉补疮 挖肉补疮。也作“饮鸩解渴”、“止渴饮鸩”。


解释鸩:传说中的一种毒鸟。喝用鸩鸟的羽毛泡的毒酒来解渴。比喻只图解决目前的困难,不顾后患。

出处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霍谞是东汉时期魏郡人,年纪轻轻就显示出才气,被推举为明经。不久,有人在大将军梁商面前诬告霍谞的舅舅宋光,说他胡乱改变法律条文,宋光因此被囚禁在洛阳的监狱中,遭到严刑拷打。霍谞当时年仅十五岁,便上疏给梁商说:“宋光是官宦子弟,遵规守矩,没有非分之想。他在州郡中地位最高,每日都盼望着被朝廷征召,并没有丝毫瑕疵缺点,他怎么会无故删改诏书呢?即使他对诏书中的条目有所疑问,也会寻找一种安全便利的办法,怎会去冒这种杀头的危险呢?私自删改诏书条目,就像用附子充饥,用毒酒止渴。还没有进入肠胃,才到咽喉就已经绝命,他怎么会这样做呢?希望将军留意、明察,则宋光幸甚、天下幸甚。梁商看了奏疏,认为霍谞才志很高,当即为他上奏赦免了宋光的罪过,霍谞也因此名扬天下。

近义剜肉医疮

例句

他明知借高利贷还债是饮鸩止渴,可眼下也不得不这样做了。


【词语饮鸩止渴】  成语:饮鸩止渴汉语词典:饮鸩止渴

猜你喜欢

  • 曹郐

    源见“自郐无讥”。曹郐,指曹、郐二国的诗,属于自《郐》以下之列。泛指微不足道的下乘之作。宋黄庭坚《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樊宗师之比》诗:“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

  • 负曝

    源见“献曝”。比喻所献微薄。谢觉哉《寿朱德同志六秩次必武同志韵》之一:“八千岁月荫长远,负曝携芹祝寿椿。”【词语负曝】   汉语大词典:负曝

  • 旷官

    《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孔传:“旷,空也。位非其人为空官。”后以“旷官”称不称职之官。《北史.张普惠传》:“若不言所难言,谏所难谏,便是唯唯,旷官尸禄。”【词语旷官】   汉语大词

  • 东园祕器

    《汉书.孔光传》:“及霸(孔光父)薨,上素服临吊者再,至赐东园祕器、钱帛。”又《汉书.董贤传》:“及至东园祕器,珠襦玉柙,豫以赐贤,无不备具。”东园,是汉代专造丧葬器物的机构,祕器是棺材之类的葬具。后

  • 一窍不通

    《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不懂。《醒世

  • 鸥鸟相猜

    源见“鸥鹭忘机”。指心存机心相互猜忌。宋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词:“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 滓秽太清

    《世说新语.言语》:“司马太傅(即司马道子,晋简文帝之子,位至丞相,后被桓玄鸩杀)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谢重字景重,谢朗之子)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

  • 王乔鹤

    源见“王乔控鹤”。指仙鹤。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之二:“范蠡舟扁小,王乔鹤不群。”

  • 秦楼弄玉

    源见“乘鸾”。泛指美女、才女。明徐渭《女状元》四出:“秦楼弄玉,谁好伴他骑凤?”

  • 予欲无言

    我想不说话了。 古人在政治上失意时的愤激之辞。语出《论语.阳货》:“子曰:‘予欲无言。’”唐.宋璟《论修德刑疏》:“且君子耻言浮于行,故曰予欲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