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高枕而卧

高枕而卧

战国策.魏策一》:“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接受了冯谖的建议,为相数十年,地位稳固,“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后因以“高枕而卧”形容平安无事,无忧无虑地垫起枕头睡大觉。汉.贾谊《新书.益壤》:“如臣计,梁足以捍齐赵,淮阳足以禁吴楚,则陛下高枕而卧,终无山东之忧矣。”亦作“高枕安卧”、“高枕安寝”。汉.班固《汉书.匈奴传》:“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偏正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太平无事。语出《战国策·魏策一》:“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他一个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用于描写平安、顺利。→无忧无虑 高枕无忧 高枕不虞 ↔枕戈待旦 彻夜难眠辗转反侧。也作“安枕而卧”、“高枕安寝”、“高枕安卧”。


【典源】 《战国策·齐策四》:“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末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 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史记·留侯世家》:“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 (张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汉书·张良传》亦载。

【今译】 战国时,齐国孟尝君的门客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个洞穴,仅得免其身死,现在您只算有一个洞穴还不能垫高枕头安心睡觉。请让我为您再造两个洞穴。”张仪、吕泽等也说过这一类的话。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平安无事,无须警惕。

【典形】 高枕、高枕卧、世事岂高枕。

【示例】

〔高枕〕 唐·杜牧《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三边要高枕,万里得长城。”

〔高枕卧〕 宋·陈与义《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之三:“万事巧违高枕卧,忧来一夕费三迁。”

〔世事岂高枕〕 明·陈子龙《晚秋暮雨》:“世事岂高枕?吾身尚转蓬。”


【词语高枕而卧】  成语:高枕而卧汉语词典:高枕而卧

猜你喜欢

  • 观瓶居井眉

    《汉书.游侠传.陈遵传》:“先是黄门郎扬雄作《酒箴》以讽谏成帝,其文为酒客难法度士,譬之于物,曰:‘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常近危。’”汉.扬雄的《酒箴》中比喻喝酒的人好像井口边上的

  • 瑕不揜瑜

    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住玉的光彩。比喻虽有错误、缺点,但不影响其优点和美德。《礼记.聘义》:“瑕不揜( ㄧㄢˇ yǎn 掩)瑜,瑜不揜瑕,忠也。”今每作“瑕不掩瑜”。主谓 瑕,玉的斑点。引申为缺点。瑜,

  • 封侯相

    源见“封侯万里”。谓生有封侯相貌。宋刘克庄《命拙》诗:“早知不是封侯相,蓑笠何因肯出村?”

  • 鲲鹏九万

    同“鲲鹏图南”。元白朴《沁园春》词:“问鲲鹏九万,扶摇何力;蜗牛两角,蛮 触谁强?”

  • 忆王孙

    源见“芳草王孙”。怀念远方之人。唐储嗣宗《和顾非熊先生题茅山处士闲居》:“唯有阶前芳草色,年年惆怅忆王孙。”【词语忆王孙】   汉语大词典:忆王孙

  • 鸾来仪

    源见“凤凰来仪”。指德化天下的瑞应。唐郑嵎《津阳门诗》:“花萼楼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来仪。”

  • 安仁鬓

    同“安仁愁鬓”。唐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诗:“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

  • 张敞修眉

    源见“张敞画眉”。谓张敞为美人画的长眉。形容美人眉毛秀丽。清尤侗《好女儿.泥美人》词:“谁向妆台描五色?有顾恺传神,何郎傅粉,张敞修眉。”

  • 断席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田叔列传》后录褚少孙补:“卫将军(此指卫青)从此两人(两人,指田仁和任安,他们都是卫青门下的舍人)过平阳主,主家令两人与骑奴同席而食,此二子拔刀列(裂)断席别坐。主家皆怪而恶之,

  • 乘赤鲤

    同“乘鲤”。清宋琬《青山庄歌为徐声服太守作》:“中有一人兮,绀发而朱颜。餐沆瀣,弄潺湲,乘赤鲤,招白鹇。”